简单来说,Spring是一个轻量级的控制反转(IoC)和面向切面(AOP)的容器框架。
◆轻量——从大小与开销两方面而言Spring都是轻量的。完整的Spring框架可以在一个大小只有1MB多的JAR文件里发布。并且Spring所需的处理开销也是微不足道的。此外,Spring是非侵入式的:典型地,Spring应用中的对象不依赖于Spring的特定类。
◆控制反转——Spring通过一种称作控制反转(IoC)的技术促进了松耦合。当应用了IoC,一个对象依赖的其它对象会通过被动的方式传递进来,而不是这个对象自己创建或者查找依赖对象。你可以认为IoC与JNDI相反——不是对象从容器中查找依赖,而是容器在对象初始化时不等对象请求就主动将依赖传递给它。
◆面向切面——Spring提供了面向切面编程的丰富支持,允许通过分离应用的业务逻辑与系统级服务(例如审计(auditing)和事务(transaction)管理)进行内聚性的开发。应用对象只实现它们应该做的——完成业务逻辑——仅此而已。它们并不负责(甚至是意识)其它的系统级关注点,例如日志或事务支持。
◆容器——Spring包含并管理应用对象的配置和生命周期,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容器,你可以配置你的每个bean如何被创建——基于一个可配置原型(prototype),你的bean可以创建一个单独的实例或者每次需要时都生成一个新的实例——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然而,Spring不应该被混同于传统的重量级的EJB容器,它们经常是庞大与笨重的,难以使用。
◆框架——Spring可以将简单的组件配置、组合成为复杂的应用。在Spring中,应用对象被声明式地组合,典型地是在一个XML文件里。Spring也提供了很多基础功能(事务管理、持久化框架集成等等),将应用逻辑的开发留给了你。
所有Spring的这些特征使你能够编写更干净、更可管理、并且更易于测试的代码。它们也为Spring中的各种模块提供了基础支持。
具体来说spring有7个模块
spring核心容器
spring上下文
spring AOP
spring DAO
spring ORM
spring WEB
spring MVC
spring配置文件 applicationContext.xml(放置到WEB-INF下),格式如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beans PUBLIC "-//SPRING//DTD BEAN//E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dtd/spring-beans.dtd">
<beans>
<bean id="UserInfo" class="com.demo.bean.UserInfo">
<property name="id">
<value>233</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username">
<value>wxg123</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password">
<value>123456</value>
</property>
</bean>
</beans>
使用如下:
ApplicationContext ctx=new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WebContent/WEB-INF/applicationContext.xml");
UserInfo userinfo=(UserInfo)ctx.getBean("UserInfo");
System.out.println(userinfo.toString());
控制反转(Ioc)Inversion of Control
即由容器来控制业务对象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非传统方式中由代码直接控制,控制反转的本质是控制权由应用代码转到了外部容器,控制权的转移即是所谓的控制反转(Dont call us,we'll call you),控制权的转移带来的好处就是降低了业务对象之间的依赖程度,实现了解耦。
Ioc实现策略有2种:
依赖查找:通过容器的API来查找自己所依赖的资源和协作的对象。
依赖注入(DI Dependency Injection):设置值方法注入(通过get和set方法)、构造子注入(通过构造函数)
利用java反射机制实现Ioc容器
系统中通过引入实现了Ioc模式的Ioc容器。即可有Ioc容器来管理对象的生命周期、依赖关系等。
Spring中Ioc容器的实现方式
BeanFactory实现了Ico的模式,它是一个最高级的接口,是工厂设计模式的实现。它支持2个对象模型
单态模型(共享时使用)、原型模型(每个用户需要自己的对象时使用)
Ioc模式的优缺点
优点:高度的解耦,支持热插拔
缺点:生成一个对象的步骤变的复杂,基于反射来实现,效率上有些损耗、缺少重构的操作支持。
依赖注入DI类型
1:接口注入(具有侵入性,有局限性)
2:构造注入(可用)
3:设置注入(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