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Http3源码解读二:拦截器

本文介绍了OkHttp中各种拦截器的工作原理,包括自动重试、重定向、头部扩展、缓存管理、连接建立及服务器请求等核心过程。通过了解这些拦截器如何协作,可以更好地掌握OkHttp的网络请求机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里写图片描述

1、基本介绍:

一个拦截器的intercept()方法所执行的逻辑大致分为三部分:
    • 在发起请求前对request进行处理
    • 调用下一个拦截器,获取response
    • 对response进行处理,返回给上一个拦截器

2、各种拦截器:

• RetryAndFollowupInterceptor:
    ○ 用来做自动重试和自动重定向的拦截器;
    ○ 在网络请求失败后进行重试。
    ○ 当服务器返回当前请求需要进行重定向时直接发起新的请求,并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复用当前连接。

• BridgeInterceptor:
    ○ 用来扩展 request 的header的拦截器。
    ○ 设置内容长度,内容编码。
    ○ 设置gzip压缩,并在接收到内容后进行解压。省去了应用层处理数据解压的麻烦。
    ○ 添加cookie。
    ○ 设置其他报头,如User-Agent,Host,Keep-alive等。其中Keep-Alive是实现多路复用的必要步骤。

• CacheInterceptor:
    ○ 这是用来拦截请求并提供缓存的,当 request 进入这一层,它会自动去检查缓存,如果有,就直接返回缓存结果;否则的话才将 request 继续向下传递。
    ○ 而且,当下层把 response 返回到这一层,它会根据需求进行缓存处理;
    ○ 当服务器返回内容有改变时更新当前cache。
    ○ 如果当前cache失效,删除。

• ConnectInterceptor:
    ○ 这一层是用来与目标服务器建立连接。
    ○ 为当前请求找到合适的连接,可能复用已有连接也可能是重新创建的连接,返回的连接由连接池ConnectionPool负责决定。

• CallServerInterceptor:
    ○ 这一层位于最底层,直接向服务器发出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的 response,并向上层层传递。
    ○ 负责向服务器发起真正的访问请求,并在接收到服务器返回后读取响应返回。

• 用户自定义拦截器:
    ○ interceptors:这里的拦截器是拦截用户最原始的 request。
    ○ NetworkInterceptor:这是最底层的 request 拦截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