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解读老子道德经,皆因《老子》之博大精深,非吾之一人能得其精粹,当今读《论语》正热,《道德经》,中华第一书,读来似更有悟,不如抛砖引玉,其参《道德经》中华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世人读老子,有人取其辩,有人取其悟,得之善用,取其养生,你是如何看待。看过很多解读道德经的人,多是拿来作工具,实为憾事,若能用来宽已及人,修身养性,想来也是和谐之福。小子不才,就来班门弄斧,发在博客,抛砖引玉以求寸进。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古人言道,君臣之道,父子之道,为名,功名荣誉。老子讲究人之修生,万物自然,阴阳之数,事有调和,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便开明心志,“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言道,但非所言之常道可以计,自古之道,有很多服务某个利益团体,切在王者更替之中,转变着道之所载,正是非常道也。道之生,名之出。
        “名可名,非常名!”古人重名节,但在服务对象更替里浮沉消亡,何为名,但名节之重,似乎为生之根本,不重名者,当不知为何,好名,恶名,谁能说清,自古以来,历史评说,来到当今,更是名至不归,多少人在那里做着毁名灭道呢?名之变,事之变,推演及今,也不是世人所能理解,正应佛言性由心生,确也不是道由心生,名由心生,此正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当我们在嘲笑着古人可笑的君臣名节这时,老子已经在对此不屑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没有名,皆因万物之始,没能有其名,待要有名之时,就如母生子女,取个名字作个辩别,或者也是分个清楚,谁归于谁,不过是个记号。正是人生一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节财富,也是随风而去。名之一途,如财之一路,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存世间,也为他人嫁人,添些谈资,此敢名非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激。”此文言精妙,在于,妙与激,倘如婴儿在胎中,生之妙便在这胎中一变化,生命孕育,万物进化之妙,便在这成与不成之间,给你多少无到有之妙,有便得了,但观其激,人生出来,长的很快,但在这世间激变生长,终要独立于万特之间,此名常有,便见其独立于斯。无由其妙,有则其变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道与名,同出而异名,可以让你摸不清头脑,但事实上,道与名则也是常无,常有之妙,道生之时,无名,名之生道名,名服务道,道生出名,无名归道,可不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与名相生相依,相存相亡,常无则见其妙及生道,常有激其生名,分出万物。
        世间之事,福祸相依,好名恶名,正如佛家,色即是色,空即是空,似也同出其理,阴阳变化,万物融和调生,不正也是道之始,名之激而消于道之始。
        世间情事,感悟于天地之间,激发心,慨于世,而感于众,观其妙,观其激,兴衰便在其中,可有,可无,有到无,无到有,也正是万物始终。

 

道是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的本源、法则和规律,是可以被阐述、遵循和利用的,但道终究是无穷的和永恒变化的,其显现的法则和规律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
名是我们对宇宙万物的称呼和定义,我们按照我们的主观意识对万物的特性加以描述,并由此确定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万物都是可以通过其特性加以描述和区分的,但同时,这种建立在人的主观意识的基础上的定义,是不完全准确的,不是万物的本来的、全部的、永恒的样子。
这里面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无和有,我们所说的无,不是一无所有,指得是,我们不可认知的、无法定义的;我们所说的有,也不是客观存在,指的是我们认为可以认识的和明确定义的。两者,由于认识角度、方法、程度的不同而区分,但同样都是指对宇宙万物的认知,其对象是一致的。
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无到有(从未知的到可知的),又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打破原有的认识确立新的认识),曲折向前、无限循环的过程,人的认识是无限的和永恒发展的,这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