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ia-32架构优化手册(7)

本文介绍了Intel Core微架构中的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技术,包括L1、L2和L3缓存的参数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解释了读写操作在不同缓存层级间的处理流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2.4.5.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

Intel Core微架构为一块芯片上的两个处理器核优化了若干特性。这两个核共享一个第二级缓存以及一个总线接口单元,统称为IntelAdvanced Smart Cache。本节描述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的组件。图2-9显示了IntelAdvanced Smart Cache架构。

2-9. 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架构

表2-27细述了IntelCore微架构中缓存的参数。关于使用确定性的CPUID指令的缓存参数页枚举缓存层次结构识别的信息,参考《Intel®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s Manual, Volume 2A》。

表2-27. 基于Intel Core微架构的处理器缓存参数

层级

容量

关联性(路)

行大小

(字节)

访问时延(时钟)

吞吐率(时钟)

更新策略

L1数据

32KB

8

64

3

1

回写

指令

32KB

8

N/A

N/A

N/A

N/A

第二级

(共享L2)[1]

2, 4MB

8或16

64

14[2]

2

回写

第二级

(共享L2)[3]

3, 6MB

12或24

64

1517

2

回写

第三级[4]

8, 12, 16MB

16

64

~110

12

回写

2.4.5.1. 读

当一条指令从一个具有回写(WB)类型的内存位置读数据时,处理器以下列次序在缓存以及内存中查找包含该数据的缓存行:

1.      发起核的DCU。

2.      其他核的DCU以及第二级缓存。

3.      系统内存。

仅当该缓存行被修改,忽略L2缓存中其可用性或状态时,从其他核的DCU获取该缓存行。

表2-28显示了从内存簇不同位置获取前4个字节的特征。时延行提供了访问时延的一个估计。不过,实际的时延依赖于缓存的负载,内存组件及它们的参数而变。

表2-28. Intel Core微架构中读写操作的特征

数据局部性

时延

吞吐率

时延

吞吐率

DCU

3

1

2

1

在其他核中修改状态的DCU

14+5.5总线周期

14+5.5总线周期

14+5.5总线周期

 

第二级缓存

14

3

14

3

内存

14+5.5总线周期+内存

依赖于总线读协议

14+5.5总线周期+内存

依赖于总线写协议

有时,必须逐出一个被修改缓存行来为新缓存腾出空间。这个被修改缓存行的逐出与新数据的引入并行,不需要额外的时延。不过,当数据回写到内存时,逐出使用缓存带宽,还可能使用总线带宽。因此,当多个缓存不命中要求在短时间内逐出被修改行时,缓存响应时间有一个总体上的下降。

2.4.5.2. 写

当一条指令向一个具有WB内存类型的内存位置写数据时,处理器首先确保该行在它自己的DCU中,处在Exclusive或Modified状态。处理器在下列位置,以指定次序查找这个缓存行:

1.      发起核的DCU。

2.      其他核的DCU以及第二级缓存。

3.      系统内存。

仅当该缓存行被修改,忽略L2缓存中其可用性或状态时,从其他核的DCU获取这个缓存行。在完成为所有权读入(readingforownership)后,该数据被写入第一级数据缓存,并且该行被标记为已修改。

为所有权读入与写数据发生在指令回收之后,并遵循回收次序。因此,写时延不影响写指令本身。不过,几个连续写可能具有累积的,会影响性能的时延。表2-28展示了依赖于发起缓存行位置的写时延。



[1] Intel Core微架构(CPUID签名DisplayFamily= 06H,DisplayModel= 0FH)。

[2] 软件可见时延将依赖访问模式与其他因素而变化。

[3] 增强Intel Core微架构(CPUID签名DisplayFamily = 06H,DisplayModel = 17H或1DH)。

[4] 增强Intel Core微架构(CPUID签名DisplayFamily = 06H,DisplayModel = 1DH)。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 构建的阿比让绿地分析仪表盘的设计与实现。首先,定义了研究区域的几何图形并将其可视化。接着,通过云掩膜函数和裁剪操作预处理Sentinel-2遥感影像,筛选出高质量的数据用于后续分析。然后,计算中值图像并提取NDVI(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进而识别绿地及其面积。此外,还实现了多个高级分析功能,如多年变化趋势分析、人口-绿地交叉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分析、生物多样性评估、交通可达性分析、城市扩张分析以及自动生成优化建议等。最后,提供了数据导出、移动端适配和报告生成功能,确保系统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基础知识的专业人士,如城市规划师、环境科学家、生态学家等。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评估城市绿地分布及其变化趋势;②分析绿地与人口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③研究城市热岛效应及生物多样性,支持环境保护决策;④评估交通可达性,优化城市交通网络;⑤监测城市扩张情况,辅助土地利用管理。 其他说明:该系统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可视化工具,还集成了多种空间分析方法,能够帮助用户深入理解城市绿地的空间特征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同时,系统支持移动端适配,方便随时随地进行分析。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分析模块,生成定制化的报告,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