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构建和测试 MCP 服务器
现在所有组件都已就绪,我们来构建我们的应用程序:
mvn clean package
这将在 target 目录中创建一个 JAR 文件,我们可以使用它来运行我们的 MCP 服务器。
要将我们的 MCP 服务器与 Claude Desktop 一起使用,需要在 Claude Desktop 的配置文件中注册它。在 macOS 上,该配置文件位于:
~/Library/Application Support/Claude/claude_desktop_config.json
接下来,把我们的mcp server添加到配置文件
{
"dan-vega-mcp": {
"command": "/path/to/java",
"args": [
"-jar",
"/path/to/your/jar/courses-0.0.1-SNAPSHOT.jar"
]
}
}
请确保将路径更新为与你的环境相匹配:
- 将 /path/to/java 替换为你的 Java 可执行文件的路径
- 将 /path/to/your/jar/courses-0.0.1-SNAPSHOT.jar 替换为你构建好的 JAR 文件的路径
保存配置文件并重启 Claude Desktop。现在你应该能在 Claude Desktop 的界面中看到你的 MCP 服务器,以及它所提供的工具。
测试 MCP 服务器
要测试我们的 MCP 服务器,只需向 Claude 提一个关于可用课程的问题即可:

你可以这样问:
- “Dan Vega 有哪些课程?”
- “你能告诉我 Dan 的 Spring Boot 课程吗?”
Claude 会请求使用相应的工具,从你的 MCP 服务器中检索课程信息,并将其包含在回复中。
更高级的使用方法
现在你已经拥有一个可运行的 MCP 服务器,下面是一些扩展它的方法:
添加更复杂的工具
你可以添加接受多个参数或执行更高级操作的复杂工具:
@Tool(name = "dv_search_courses", description = "Search courses containing a keyword")
public List<Course> searchCourses(String keyword) {
return courses.stream()
.filter(course -> course.title().toLowerCase().contains(keyword.toLowerCase()))
.collect(Collectors.toList());
}
创建本地可执行文件
为了更方便部署,你可以使用 Spring Native 和 GraalVM 将你的 MCP 服务器构建为本地可执行文件:
<plugin>
<groupId>org.graalvm.buildtools</groupId>
<artifactId>native-maven-plugin</artifactId>
</plugin>
这将创建一个独立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无需在目标系统上安装 Java。
集成外部数据源
将你的 MCP 服务器连接到数据库、API 或其他外部系统,为 AI 模型提供访问你企业数据的能力:
@Service
public class ProductService {
private final ProductRepository repository;
@Tool(name = "find_products", description = "Find products matching criteria")
public List<Product> findProducts(String category, Double maxPrice) {
return repository.findByCategoryAndPriceLessThan(category, maxPrice);
}
}
总结
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使用 Spring AI 构建了第一个 MCP 服务器。这为你扩展 AI 模型与自定义数据和服务的能力打开了无限可能。
模型上下文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架起了强大 AI 模型与特定领域知识之间的桥梁,让你能够构建更加有用、具备上下文感知能力的 AI 应用。通过 Spring AI 提供的 MCP 服务器实现,Java 开发者可以轻松加入这个令人兴奋的生态系统。
你会用新的 MCP 服务器构建什么?也许是连接你的 CRM 系统的接口、通往内部知识库的网关,或者是操作企业数据的智能工具?可能性无穷无尽!
我是一名有十年以上经验的Java老码农,曾经沉迷于代码的世界,也曾在传统业务系统中摸爬滚打。但时代在变,AI 正在重塑技术格局。我不想被浪潮甩在身后,所以选择重新出发,走上 AI 学习与转型的旅程。
这个公众号,记录的不是鸡汤,也不是“割韭菜”的教程,而是我一个程序员真实的思考、学习、实战经验,以及从困惑到突破的全过程。
如果你也是在技术瓶颈中思考转型、想了解 AI 如何与传统开发结合、又或仅仅想看一个普通工程师的进化之路,欢迎关注,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关注我 和我一起,紧跟着AI的步伐,不被时代抛弃。✨
12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