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cription

Input

Output
Sample Input
9
4
8
20
14
15
18
Sample Output
HINT
所求的Z序列为6,7,8,13,14,15,18.
R=13
Source
分析:
这道题就是论文中的例题
昨天看了半天都没有明白论文说的是什么(果然,听不会唱的歌时想的全是歌词了,完全没办法看东西)
以下内容参考自论文
所谓登高自卑,我们对于所有问题,都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我们先考虑两种极端情况
- t[1] <= t[2] <= t[3] <= … <= t[n]
显然最优解就是z[1]=t[1],z[2]=t[2],…,z[n]=t[n] - t[1] >= t[2] >= t[3] >= … >= t[n]
显然最优解就是t[1],t[2],…,t[n]的中位数
为什么呢
所以我们可以隐隐约约有这样的一个想法:
把1…n分成m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z值是相同的,记为w[1]…w[m]
并且满足w[1] <= w[2] <= … <= w[m]
那么w[i]就是第i个区间的中位数
这样上述的第一种情况就可以视为n=m
第二种情况就可以视为m=1
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证明想法的正确性,并提出ta的可行性
我们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如果我们把整个序列只分成两部分:
若序列前半部分a[1],a[2],…,a[n]的最优解是(u,u,…,u),后半部分a[n+1],a[n+2],…,a[m]的最优解是(w,w,…,w),那么整个序列的最优解:
情况一
如果u<=w,那么最优解显然是(u,u,…,u,w,w,…,w)
情况二
如果u>w,我们设整个序列的最优解为(b[1],b[2],…,b[m])
则显然b[n] < u(如果比u还大,那么两个部分的解都取不到最优解了),同理,b[n+1]>=w
对于任一个序列a[1],a[2],…,a[n],如果最优解是(u,u,…,u),那么在满足u<=u0<=b[1]或b[n]<=u0<=u的情况下,(b[1],b[2],…,b[n])不会比(u0,u0,…,u0)更优
(毕竟感性的认知一下,越接近最优解,得到的解越优)
我们现在要证明这样一个问题:
设一个长度为n的序列,最优解是(u,u,…,u,w,w,…,w),且u>w,
这种情况下,找到一解(b[1]<=b[2]<=…<=b[n]),满足u<=u0<=b[1]
如果我们把解改成(b[1],b[1],…b[1]),不会使解变差
证:
首先我们把解改成(b[1],b[1],…b[1]),如果解变坏了
由归纳假设可以可知u < w,那么最优解就是(u,u,…,u,w,w,…,w),与题设矛盾
然后我们把(b[1],b[1],…b[1])改成(u0,u0,…,u0)
想一下|a[1]-x|+|a[2]-x|+…+|a[n]-x|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x到各个点的距离和
且u<=u0<=b[1],那么这个解是不会比之前的任何一个可行解差的
证毕
(b[n]<=u0<=u的情况也同理)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序列的解改为(b[n],b[n],…,b[n],b[n+1],b[n+1],…,b[n+1])
再者,我们之前就已经证明过了,整个序列的最优解应该是序列的中位数,
因此b[n]=b[n+1]=中位数
啰嗦了这么一大堆,是为什么呢?
我们需要利用上面的证明,构造出一种解题思路
假设对于一个序列,我们已经处理好了a[1]~a[k]的最优解(分成了m个区间,每个区间耳朵最优解为w[i])
现在我们需要添加元素a[k+1]
首先我们把a[k+1]看做一个单独的区间加入这个序列
如果a[k+1]>=w[m],那么我们就构造完了
如果a[k+1] < w[m]
我们就把a[k+1]合并到上一个区间,直到w[1]<=w[2]<=…<=w[m]
那我们用什么数据结构实现这个算法呢:
这个算法中设计了两个操作:合并区间,查询中位数
于是我们选择:
左偏树
tip
其实这道题的代码非常的别扭
然而这道题的精髓在于ta的分析及思维
//这里写代码片
#include<cstdio>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ring>
#include<algorithm>
#define ll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1000010;
int n,root[N],dis[N],L[N],R[N],sz[N],tot[N],lc[N],rc[N];
ll val[N];
int merge(int x,int y)
{
if (!x) return y;
if (!y) return x;
if (val[x]<val[y]) swap(x,y);
rc[x]=merge(rc[x],y);
sz[x]=sz[lc[x]]+sz[rc[x]]+1;
if (dis[lc[x]]<dis[rc[x]]) swap(lc[x],rc[x]);
if (!rc[x]) dis[x]=0;
else dis[x]=dis[rc[x]]+1;
return x;
}
int main()
{
scanf("%d",&n);
for (int i=1;i<=n;i++) scanf("%lld",&val[i]),val[i]-=i;
int cnt=0;
for (int i=1;i<=n;i++)
{
cnt++;
root[cnt]=i;
tot[cnt]=1; //当前堆维护的中位数控制的数的个数
L[cnt]=R[cnt]=i; //代表的区间的左右端点
sz[root[cnt]]=1; //堆中元素的个数
while (val[root[cnt]]<val[root[cnt-1]]&&cnt>1) //必须保证不增
{
cnt--;
R[cnt]=R[cnt+1]; //控制的范围变大
tot[cnt]+=tot[cnt+1];
root[cnt]=merge(root[cnt],root[cnt+1]);
while (sz[root[cnt]]*2>tot[cnt]+1) //保证堆顶元素是当前区间的中位数
root[cnt]=merge(lc[root[cnt]],rc[root[cnt]]);
}
}
ll ans=0;
for (int i=1;i<=cnt;i++)
for (int j=L[i];j<=R[i];j++)
ans+=(ll)abs(val[j]-val[root[i]]);
printf("%lld",ans);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