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找实习,碰到一堆算是经典的面试题。回答得不是很好,这里总结一下,顺便搜搜网上的答案。
(1)栈和堆的区别。
管理方式不同 (栈,由编译器自动管理,无需程序员手工控制;堆:产生和释放由程序员控制。)
空间大小不同 (栈的空间有限;堆内存可以达到4G。)
能否产生碎片不同(栈不会产生碎片,因为栈是种先进后出的队列。堆则容易产生碎片,多次的new/delete会造成内存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
生长方向不同(堆的生长方式是向上的,栈是向下的。)
分配方式不同(堆是动态分配的。栈可以是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由编译器释放。)
(2)多进程和多线程的区别。
用多进程时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地址空间,线程则共享地址空间。(所有其他区别都是由此而来)
速度:线程产生的速度快,线程间的通信快、切换快,因为他们在同一个地址空间内。
资源利用率:线程的资源利用率比较好也是因为他们在同一地址空间内。
同步问题:线程使用公共变量或内存是需要使用同步机制,还是因为他们在同一地址空间内。
(3)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管道( pipe ):管道是一种半双工的通信方式,数据只能单向流动,而且只能在具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使用。进程的亲缘关系通常是指父子进程关系。
有名管道 (named pipe) : 有名管道也是半双工的通信方式,但是它允许无亲缘关系进程间的通信。
信号量( semophore ) : 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可以用来控制多个进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它常作为一种锁机制,防止某进程正在访问共享资源时,其他进程也访问该资源。因此,主要作为进程间以及同一进程内不同线程之间的同步手段。
消息队列( message queue ) : 消息队列是由消息的链表,存放在内核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传递信息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点。
信号 ( sinal ) : 信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个事件已经发生。
共享内存( shared memory ) :共享内存就是映射一段能被其他进程所访问的内存,这段共享内存由一个进程创建,但多个进程都可以访问。共享内存是最快的 IPC 方式,它是针对其他进程间通信方式运行效率低而专门设计的。它往往与其他通信机制,如信号两,配合使用,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通信。
套接字( socket ) : 套解口也是一种进程间通信机制,与其他通信机制不同的是,它可用于不同及其间的进程通信。
(4)TCP与UDP的区别。
面向连接:TCP面向连接,面向连接意味着两个使用TCP的应用(通常是一个客户和一个服务器)在彼此交换数据之前必须通过三次握手先建立一个TCP连接。在一个TCP中仅有两方彼此通信,多播和广播不能用于TCP。UDP是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前不需要建立连接,可以应用多播和广播实现一对多的通信。
可靠性:TCP提供端到端的流量控制,对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采用超时重发,对失序的数据进行重新排序等机制保证数据通信的可靠性。而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接收方可能不能收到发送方的数据报。
模式:TCP是一种流模式的协议,UDP是一种数据报模式的协议。进程的每个输出操作都正好产生一个UDP数据报,并组装成一份待发送的IP数据报。TCP应用程序产生的全体数据与真正发送的单个IP数据报可能没有什么联系。TCP会有粘包和半包的现象。
效率:速度上,一般TCP速度慢,传输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确认,超时重发,还要对数据进行排序。UDP没有这些机制所以速度快。数据比例,TCP头至少20个字节,UDP头8个字节,相对效率高。组装效率上:TCP头至少20个字节,UDP头8个字节,系统组装上TCP相对慢。
用途:用于TCP可靠性,http,ftp使用。而由于UDP速度快,视频,在线游戏多用UDP,保证实时性。
(5)三次握手的过程。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完成三次握手,客户端与服务器开始传送数据。
(6)从在浏览器输入URL到返回页面的过程。
第一步:客户机提出域名解析请求,并将该请求发送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
第二步:当本地的域名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就先查询本地的缓存,如果有该纪录项,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查询的结果返回。
第三步:如果本地的缓存中没有该纪录,则本地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请求发给根域名服务器,然后根域名服务器再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一个所查询域(根的子域)的主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第四步:本地服务器再向上一步返回的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接受请求的服务器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没有该纪录,则返回相关的下级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第五步:重复第四步,直到找到正确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