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域 :
冲突域为一个半双工网络系统,并且在这个半双工系统中,所有的网络设备(包含其电缆,中继,节点接口以及其他网络设备)是属于同一个时序系统的。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所有被发送的帧。在一个冲突域中,若两个节点在传播延迟范围内(最远节点间的传播延时),同时发送数据,则会发生冲突。CSMA/CD协议就是用来解决冲突的。即便是有了CSMA/CD协议,当链路中的节点越多冲突的发生概率就会更大,此时就无法保证通信质量。 (冲突域是物理层的,所以需要数据链路层的二层交换机来隔离冲突域)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在传统的共享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就是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CSMA/CD应用在 OSI 的第一层--物理层,采用IEEE 802.3标准。它的工作原理是: 发送数据前 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 ,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若信道忙碌,则等待一段时间至信道中的信息传输结束后再发送数据;若在上一段信息发送结束后,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都提出发送请求,则判定为冲突。若侦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原理可简单总结为: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停发,随机延迟后重发。
有人将CSMA/CD的工作过程形象的比喻成很多人在一间黑屋子中举行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人都是只能听到其他人的声音。每个人在说话前必须先倾听,只有等会场安静下来后,他才能够发言。人们将发言前监听以确定是否已有人在发言的动作称为"载波监听";将在会场安静的情况下每人都有平等机会讲话成为“多路访问”;如果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说话,大家就无法听清其中任何一人的发言,这种情况称为发生“冲突”。发言人在发言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是否发生冲突,这个动作称为“冲突检测”。如果发言人发现冲突已经发生,这时他需要停止讲话,然后随机后退延迟,再次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讲话成功。如果失败次数太多,他也许就放弃这次发言的想法。通常尝试16次后放弃。
④ X-坚持的CSMA算法:当在侦听中发现线路空闲时,不一定马上发送数据,而采用X-坚持的CSMA算法决定如何进行数据发送。 (以X
的概率立即开始发送数据,另外1-X的概率继续侦听)
二层交换机:
二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是基于MAC地址的基础上对数据包的转发。内部的ASIC的芯片来实现硬件转发。二层交换机的端口发送和接受数据独立,从而可以将各端口归属于不同的冲突域,从而有效的隔离了冲突。
广播域:
在传输中当不知道目的MAC地址时,需要在网段内广播当前子网下所有的节点,相应的广播报文以及目的MAC查找失败报文会向所有端口转发,因此会消耗大量的网络带宽。而二层交换机只能隔离冲突域,不能隔离广播域。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能够隔离广播域。 (广播域是数据链路层的,所以需要第三层的三层交换机或路由器来隔离广播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