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中rm命令用法详解
rm(remove)是Linux中用于删除文件或目录的核心命令,操作不可逆,需谨慎使用。
一、基础语法
rm [选项] 文件或目录
二、常用选项
| 选项 | 作用 | 示例 |
|---|---|---|
-f | 强制删除(忽略警告) | rm -f log.txt |
-r | 递归删除目录及内容 | rm -r my_folder |
-i | 交互式确认(推荐) | rm -i *.tmp |
-v | 显示删除过程 | rm -v old_* |
三、典型场景
-
删除文件
rm file.txt # 删除单个文件 rm *.log # 通配符删除所有.log文件 -
递归删除目录
rm -r project/ # 删除project目录及其所有内容 -
安全删除(推荐)
rm -i *.bak # 删除前逐个确认
四、危险操作示例(⚠️慎用!)
rm -rf /home/user/ # 强制递归删除用户目录(灾难性操作)
rm -rf * # 删除当前目录所有内容
五、注意事项
- 权限要求:需对目标文件/目录有写权限
- 系统保护:默认无法删除只读文件(需
-f) - 替代方案:
- 使用
trash-cli实现回收站功能 - 用
mv移动到临时目录替代删除
- 使用
💡 建议:首次使用前通过
rm --help查看帮助,或使用rm -i默认交互模式。
293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