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框架提供了三种串行化的方式:1、是使用BinaryFormatter进行串行化;2、使用SoapFormatter进行串行化;3、使用XmlSerializer进行串行化。第一种方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二进制数据流以及某些附加的类型信息,而第二种将数据流格式化为XML存储;第三种其实和第二种差不多也是XML的格式存储,只不过比第二种的XML格式要简化很多(去掉了SOAP特有的额外信息)。
可以使用 [Serializable]属性将类标志为可序列化的。如果某个类的元素不想被序列化,1、2可以使用 [NonSerialized]属性来标志,2、可以使用[XmlIgnore]来标志。
1、使用BinaryFormatter进行串行化
下面是一个可串行化的类:























下面是串行化和反串行化的方法:















Response.Write(c.name);



调用上述两个方法就可以看到串行化的结果:Sex属性因为被标志为[NonSerialized],故其值总是为null。
2、使用SoapFormatter进行串行化
和BinaryFormatter类似,我们只需要做一下简单修改即可:
a.将using语句中的.Formatter.Binary改为.Formatter.Soap;
b.将所有的BinaryFormatter替换为SoapFormatter.
c.确保报存文件的扩展名为.xml
经过上面简单改动,即可实现SoapFormatter的串行化,这时候产生的文件就是一个xml格式的文件。
3、使用XmlSerializer进行串行化
关于格式化器还有一个问题,假设我们需要XML,但是不想要SOAP特有的额外信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两中方案:要么编写一个实现IFormatter接口的类,采用的方式类似于SoapFormatter类,但是没有你不需要的信息;要么使用库类XmlSerializer,这个类不使用Serializable属性,但是它提供了类似的功能。
如果我们不想使用主流的串行化机制,而想使用XmlSeralizer进行串行化我们需要做一下修改:
a.添加System.Xml.Serialization命名空间。
b.Serializable和NoSerialized属性将被忽略,而是使用XmlIgnore属性,它的行为与NoSerialized类似。
c.XmlSeralizer要求类有个默认的构造器,这个条件可能已经满足了。
下面看示例:
要序列化的类: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方法:
























这里Course类的Description属性值将始终为null,生成的xml文档中也没有该节点,如下图:
















4、自定义序列化
如果你希望让用户对类进行串行化,但是对数据流的组织方式不完全满意,那么可以通过在自定义类中实现接口来自定义串行化行为。这个接口只有一个方法,GetObjectData. 这个方法用于将对类对象进行串行化所需要的数据填进SerializationInfo对象。你使用的格式化器将构造SerializationInfo对象,然后在串行化时调用GetObjectData. 如果类的父类也实现了ISerializable,那么应该调用GetObjectData的父类实现。
如果你实现了ISerializable,那么还必须提供一个具有特定原型的构造器,这个构造器的参数列表必须与GetObjectData相同。这个构造器应该被声明为私有的或受保护的,以防止粗心的开发人员直接使用它。
示例如下:
实现ISerializable的类: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方法:






















Java 串行化技术可以使你将一个对象的状态写入一个Byte 流里,并且可以从其它地方把该Byte 流里的数据读出来,重新构造一个相同的对象。这种机制允许你将对象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可以随时把对象持久化到数据库、文件等系统里。Java的串行化机制是RMI、EJB等技术的技术基础。用途:利用对象的串行化实现保存应用程序的当前工作状态,下次再启动的时候将自动地恢复到上次执行的状态。
序列化就是一种用来处理对象流的机制,所谓对象流也就是将对象的内容进行流化。可以对流化后的对象进行读写操作,也可将流化后的对象传输于网络之间。序列化是为了解决在对对象流进行读写操作时所引发的问题。
序列化的实现:将需要被序列化的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然后使用一个输出流(如:FileOutputStream)来构造一个ObjectOutputStream(对象流)对象,接着,使用ObjectOutputStream对象的writeObject(Object obj)方法就可以将参数为obj的对象写出(即保存其状态),要恢复的话则用输入流。
2、串行化的特点:
(1)如果某个类能够被串行化,其子类也可以被串行化。如果该类有父类,则分两种情况来考虑,如果该父类已经实现了可串行化接口。则其父类的相应字段及属性的处理和该类相同;如果该类的父类没有实现可串行化接口,则该类的父类所有的字段属性将不会串行化。
(2)声明为static和transient类型的成员数据不能被串行化。因为static代表类的状态, transient代表对象的临时数据;
(3)相关的类和接口:在java.io包中提供的涉及对象的串行化的类与接口有ObjectOutput接口、ObjectOutputStream类、ObjectInput接口、ObjectInputStream类。
(1)ObjectOutput接口:它继承DataOutput接口并且支持对象的串行化,其内的writeObject()方法实现存储一个对象。ObjectInput接口:它继承DataInput接口并且支持对象的串行化,其内的readObject()方法实现读取一个对象。
(2)ObjectOutputStream类:它继承OutputStream类并且实现ObjectOutput接口。利用该类来实现将对象存储(调用ObjectOutput接口中的writeObject()方法)。ObjectInputStream类:它继承InputStream类并且实现ObjectInput接口。利用该类来实现读取一个对象(调用ObjectInput接口中的readObject()方法)。
对于父类的处理,如果父类没有实现串行化接口,则其必须有默认的构造函数(即没有参数的构造函数)。否则编译的时候就会报错。在反串行化的时候,默认构造函数会被调用。但是若把父类标记为可以串行化,则在反串行化的时候,其默认构造函数不会被调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Java 对串行化的对象进行反串行化的时候,直接从流里获取其对象数据来生成一个对象实例,而不是通过其构造函数来完成。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Ca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Cat () {
this.name = "new cat";
}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t cat = new Cat();
try {
FileOutputStream fos = new FileOutputStream("catDemo.out");
ObjectOutputStream oos = new ObjectOutputStream(fos);
System.out.println(" 1> " + cat.getName());
cat.setName("My Cat");
oos.writeObject(cat);
oos.close();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try {
FileInputStream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catDemo.out");
ObjectInputStream ois = new ObjectInputStream(fis);
cat = (Cat) ois.readObject();
System.out.println(" 2> " + cat.getName());
ois.close();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
}//writeObject和readObject本身就是线程安全的,传输过程中是不允许被并发访问的。所以对象能一个一个接连不断的传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