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事物概念

在数据库中,事物有一下四个属性,凡是具有这四个属性,都可以称之为事物

ACID

A:原子性,执行事物的逻辑成为一个单一的单元,不能只执行其中的一部分。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C:一致性,在事物处理执行前后,数据库是一致的(数据库数据完整性约束)

I:隔离性, 一个事物处理对另一个事物处理的影响。mysql隔离的四个等级

-Serializable

-repeatable read

-read committed

-read uncommitted

事物隔离级别

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read uncommittedYYY
read committedNYY
repeatable readNNY
serializableNNN

D:持续性,事物的处理能够永久的保存下来。


java中的几个方法:

    
 connection.setAutoCommit(false);//打开事务,默认情况下,每个sql语句执行完后会自动提交
connection.rollback();//回滚事务,
     SavePoint sp = null;
     sp = connection.setSavepoint();//创建一个回滚保存点
     connection.rollback(sp);//回滚部分
connection.commit();//提交事务,在提交前,所有sql语句是一个原子性操作,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



//提交回滚code example
package cn.itcast.jdbc;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sql.Savepoint;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
 * 
 * 2008-12-7
 * 
 */
public class SavePointTest {

	/**
	 * @param args
	 * @throws SQL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SQLException {
		test();
	}

	static void test() throws SQLException {
		Connection conn = null;
		Statement st = null;
		ResultSet rs = null;
		Savepoint sp = null;
		try {
			conn = JdbcUtils.getConnection();
			conn.setAutoCommit(false);			
			st = conn.createStatement();
			String sql = "update user set money=money-10 where id=1";
			st.executeUpdate(sql);
			sp = conn.setSavepoint();

			sql = "update user set money=money-10 where id=3";
			st.executeUpdate(sql);

			sql = "select money from user where id=2";
			rs = st.executeQuery(sql);
			float money = 0.0f;
			if (rs.next()) {
				money = rs.getFloat("money");
			}
			if (money > 300)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已经超过最大值!");

			sql = "update user set money=money+10 where id=2";
			st.executeUpdate(sql);

			conn.commit();
		} catch (RuntimeException e) {
			if (conn != null && sp != null) {
				conn.rollback(sp);
				conn.commit();
			}
			throw e;
		} catch (SQLException e) {
			if (conn != null)
				conn.rollback();
			throw e;
		} finally {
			JdbcUtils.free(rs, st, conn);
		}
	}
}

//隔离级别code example
package cn.itcast.jdbc;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ResultSe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sql.Statement;

/**
 * 
 * 2008-12-7
 */
public class TxTest {

	/**
	 * @param args
	 * @throws SQL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SQLException {
		test();
	}

	static void test() throws SQLException {
		Connection conn = null;
		Statement st = null;
		ResultSet rs = null;
		try {
			conn = JdbcUtils.getConnection();
			conn.setAutoCommit(false);
			conn.setTransactionIsolation(Connection.TRANSACTION_READ_COMMITTED);
			
			st = conn.createStatement();
			String sql = "update user set money=money-10 where id=1";
			st.executeUpdate(sql);

			sql = "select money from user where id=2";
			rs = st.executeQuery(sql);
			float money = 0.0f;
			if (rs.next()) {
				money = rs.getFloat("money");
			}
			if (money > 400)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已经超过最大值!");
			sql = "update user set money=money+10 where id=2";
			st.executeUpdate(sql);
			conn.commit();
		} catch (SQLException e) {
			if (conn != null)
				conn.rollback();
			throw e;
		} finally {
			JdbcUtils.free(rs, st, conn);
		}
	}
}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回答用户关于MySQL事务概念及原理的问题。首先,我得回忆一下自己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确保准确无误。记得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基本单位,具有ACID特性。不过具体每个特性的细节可能需要再确认一下,比如原子性是如何实现的,隔离性的不同级别等等。 用户还提到了参考引用,需要结合给出的两个引用内容。引用[1]提到MySQL事务基于InnoDB存储引擎,原理包括redo log、undo log、锁机制和MVCC。引用[2]则指向官方文档,说明ACID的实现细节。我需要把这些内容整合到回答中,确保引用正确。 接下来,要组织回答的结构。按照用户的要求,结构要清晰,分步骤解释。可能需要先介绍事务的概念,再详细讲解ACID每个特性,然后深入原理部分,包括redo log、undo log、锁和MVCC。同时,要使用中文,数学公式用$...$,独立公式用$$...$$,但用户的问题中没有涉及数学公式,所以可能这部分不需要。但要注意代码块如果有的话,要正确格式,比如示例中的Python代码。 然后,生成相关问题。根据用户提供的示例,问题需要与主题相关,比如事务的隔离级别、MVCC机制、日志的作用等。需要确保问题覆盖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方面,并且能够引导进一步学习。 需要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部分,比如事务的实现原理是否涵盖了所有关键点,是否正确引用了提供的资料。同时,确保语言通顺,符合中文表达习惯,避免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最后,确认回答中引用的部分末尾添加了引用标识,如[^1]和[^2]。 可能需要注意的误区:事务的隔离级别和MVCC的关系,redo log和undo log的具体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保障原子性和持久性。需要明确区分这些概念,避免混淆。例如,redo log用于崩溃恢复,保证持久性,而undo log用于回滚和MVCC,保证原子性和隔离性。 此外,用户的问题中提到了事务的概念和原理,因此需要先定义事务,再详细解释其四个特性,然后讨论InnoDB如何实现这些特性。在原理部分,分点说明每个组件的作用,如redo log处理持久性,undo log处理回滚,锁实现隔离性,MVCC提高并发性能。 最后,生成的相关问题需要围绕事务的特性、实现机制、应用场景等,帮助用户进一步探索。例如,隔离级别的问题,日志机制的具体实现,MVCC的工作原理等。</think>### MySQL 事务概念及原理 #### 一、事务的概念 事务是数据库操作的逻辑单元,用于保证一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其核心特性为 **ACID**: 1. **原子性 (Atomicity)**: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提交,要么全部回滚。 2. **一致性 (Consistency)**:事务执行前后,数据库状态必须满足业务规则约束[^2]。 3. **隔离性 (Isolation)**:并发事务之间互不干扰。 4. **持久性 (Durability)**:事务提交后,修改永久保存,即使系统崩溃也不丢失。 #### 二、事务的实现原理(基于 InnoDB 引擎) 1. **Redo Log(重做日志)** 用于保障持久性。事务提交时,修改先写入 redo log,再异步刷盘到数据文件。崩溃恢复时通过 redo log 重放未落盘的操作。 ```plaintext 事务提交流程: 1. 修改内存中的数据页 2. 记录 redo log 并刷盘 3. 返回客户端提交成功 ``` 2. **Undo Log(回滚日志)** 用于保障原子性和隔离性。记录数据修改前的旧版本,支持事务回滚和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3. **锁机制** - 行级锁:保证写操作的隔离性。 - 间隙锁(Gap Lock):防止幻读。 - 通过锁的粒度控制并发冲突。 4.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 通过 undo log 链保存数据的历史版本,结合事务 ID 实现非锁定读,提升并发性能。 #### 三、事务的隔离级别 MySQL 支持四种隔离级别(从低到高): 1. **读未提交 (Read Uncommitted)** 可能读到其他未提交事务的中间状态,导致脏读。 2. **读已提交 (Read Committed)** 仅读取已提交的数据,解决脏读,但存在不可重复读问题。 3. **可重复读 (Repeatable Read)** InnoDB 默认级别,通过 MVCC 保证同一事务内多次读取结果一致。 4. **串行化 (Serializable)** 通过锁强制事务串行执行,避免所有并发问题,但性能最低。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