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日本参数设定详解

本文详细探讨了视频编码软件tmpgenc的参数设置,包括视频(video)部分的码率控制算法、GOP结构和量化矩阵等关键设置,强调了在优化编码效率和质量时的策略。针对视频编码的复杂场景处理、码率优化方法如CBR、VBR、MVBR等进行了深入讲解,同时介绍了音频和系统部分的默认设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本文没有涉及tmpgenc的菜单部分,因为影响mpeg编码效率/质量的主要是参数设置。菜单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功能,比如压缩完成自动关机等,请大家自己摸索。

5)水平有限,现眼之处请指正,赫赫。

A. video(视频)部分:

本部分设定输出的视频码流的类型和参数,大部分参数在模版中已经固定。

1)基本类型:有mpeg1/mpeg2,mpeg1用于vcd, mpeg2用于svcd/dvd.

2)大小:PAL vcd标准为352x288, pal svcd标准为480x576, pal dvd标准为720x576

3)画面宽高比:一般应该用4:3 625 line PAL, 这是电视机的屏幕比例

4)桢率:pal 的标准为25fps

5) 码率控制:码率控制算法是造成各种编码器编码效率和质量不同的关键因素。mpeg标准中并没有对次算法的具体实现做规定,这通常也是商业版本的知识产权内容。

CBR(固定码率):保持码率基本维持在平均码率。实现简单,对复杂场景会因码率不足造成马赛克现象,对于简单场景则不能充分利用编码空间。(这里讲的复杂场景是指细节/边缘丰富以及快速变化场景)。

VBR, (2-pass VBR), “二次处理VBR”。其意思是通过对整个视频源进行2次处理使编码效率最高:第一遍判断何处为复杂场景和简单场景,第二遍根据码率的上下限,把码率重新分配更多给复杂场景。可以在实验中看出,tmpgenc在进行这种编码时进度指示在50%以前是没有预览图象的,而且桢进度指示为0。所以老枯建议威龙改译为“二次处理”。这种码流控制方式应该在给定码率下得到最好的质量,但是和具体2次分配算法关系很大。同时耗时最长。一些其他编码器甚至有3次处理的码率优化。

MVBR (手动可变码率),设定最大码率和对不同的帧类型设定不同的信息损失量,实现局部码率优化。可以通过手工指定复杂场景为I帧对之进行较精细的编码。参见对于GOP参数设定部分。

CQ-VBR (自动可变码率),设定主观质量值和码率上下限,以主观质量标准对编码器量化环节进行控制,在可选参数中设定主观质量值以后,编码器就在能达到此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节省码率。关键在于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