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 Cisco 交换机配置,开启IRF 堆叠与管理。
下面是一个开启交换机的IRF自动堆叠功能的配置示例。
system-viewSystem View∶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
[Sysname]fabric member-auto-upadate software enable
【注意】堆叠中的每台交换机都必须开启了IRF自动堆叠功能才能使候选交换机实现自动下载和邻居发现,正常加入堆叠。
以下示例是配置S3600系列交换机构成的交换机堆叠所使用的IRF堆叠认证模式为简单口令认证,口令为hello。
system-viewSystem View∶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
[Sysname]irf-fabric authentication-mode simple hello
18.2.8 H3C S5600系列交换机IRF配置示例
现假设要配置4台S5600系列交换机的UnitID、Unit名、Fabric名,使它们按照图18-7所示互相连接以构成交换机堆叠。

图18-7配置示例的堆叠结构示意图
具体需求如下:
● Switch A、B、C、D四台交换机的UnitID分别为1、2、3、4。
● Switch A、B、C、D四台交换机的Unit名分别是Unit 1、Unit 2、Unit 3、Unit 4。
●交换机堆叠的Fabric名为Fabric。
下面介绍具体的配置步骤。
1.Switch A上的配置
system-view[Sysname]fabric-port Cascade 1/2/1 enable ! --启用Cascade 1/2/1 Fabric端口
[Sysname]fabric-port Cascade 1/2/2 enable ! --启用Cascade 1/2/2 Fabric端口
[Sysname]set unit 1 name Unit1 ! --配置当前交换机的Unit名为Unit1
[Sysname]sysnamefabric ! --配置Fabric名为fabric
2.Switch B上的配置
system-view[Sysname]fabric-port Cascade 1/2/1 enable[Sysname]fabric-port Cascade 1/2/2 enable[Sysname]change unit-id 1 to 2
[Sysname]set unit 2 name Unit2
[Sysname]sysname fabric
Switch C和Switch D上的配置与上述配置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支持IRF2的H3C以太网交换机都支持两种运行模式:
● 独立运行模式:设备作为一台普通的分布式设备单机运行,不能与其他设备形成IRF2。
● IRF 模式:可以和其他设备连接形成一个IRF2,也可以单台设备运行。
默认情况下设备工作在独立运行模式,切换到IRF2模式需要进行如下操作:
(1)配置IRF2端口,并和IRF2物理端口绑定,将两台成员设备的IRF2物理端口进行物理连接。
(2)给每台成员设备指定Member ID。设备从独立运行模式切换到IRF2模式后,默认的成员编号为1,为保证IRF2中成员编号的唯一性,需要预先为成员设备指定不同的Member ID。
(3)配置成员优先级(可选)。成员优先级会影响到Master设备选举,优先级为1~32,默认是1,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4)切换到IRF2工作模式。此时系统会提示重新启动,建议预先保存配置。
成员设备启动过程中会进行以下操作:
(1)拓扑收集。成员设备加入IRF2系统后,通过Hello报文携带自身的拓扑信息、IRF2端口连接关系、成员设备编号、成员设备优先级、成员设备的桥MAC等。
(2)角色选举。角色选举按照以下四个原则进行,直到选举出Master设备:当前Master设备优先;优先级大的优先;运行时间长的优先;成员CPU MAC地址小的优先。
(3)Member ID和IRF2端口编号检查。Member ID配置不能相同,相连设备两端的IRF2端口编号不能相同。
(4)版本一致性检查。Master设备选举出来以后,如果发现Slave设备版本和自己的版本不一致,会通知Slave设备上的各单板从全局主用主控板加载版本。
(5)工作模式检查。各成员设备要保持一致,也就是都要工作在IRF模式。
通过上述检查后成员设备间建立了IRF2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