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文强
时间:2019年7月16日
类似于软件工作产品,测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会输出测试文档,即测试工作产品。ISTQB基础级大纲中是以ISO 29119 - 3(ISTQB基础级2011版本参考的是IEEE 829 - 1998标准)作为测试工作产品的指南,其提供了结构化的测试文档架构,同时描述了测试文档与测试阶段之间的关系。其包含的主要文档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说明、测试用例说明、测试规程说明、缺陷报告、测试总结报告等。详细内容可参考标准:ISO 29119 - 3。
但是,测试实践中感觉测试文档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经常发现的问题包括:
1)成本高:测试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编写测试文档,例如,按照公司模板填充内容;
2)效果差:测试文档填充了很多原始材料,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写文档的人不看,需要看文档的人看不懂;
3)常变更:特别是在轻量级的开发过程中,变更是常发生的事情,导致变更的工作量巨大;
因此,纯粹照搬使用IEEE - 829标准或ISO 29199 -3标准,很难达到测试文档的使用目标,也不是这些标准的初衷。为了提高测试文档的效率和有效性,测试人员在编写时需要考虑下面的2个因素:
1、合理裁剪文档标准
编写测试文档时,通常我们不会完全按照模板进行,而是考虑实际的测试周境进行裁剪。例如:
1)测试目标:测试人员测试该产品或者系统的目标是什么。假如测试文档不能支持这个目标,或者无助于达到这个目标,那么这样的测试文档(与所创建的所有其他软件工作产品一样)价值就会降低很多;
2)测试文档是产品还是工具:假如测试文档是软件系统或者产品的一部分,即测试文档需要发布给客户,这时候测试文档就需要按照客户的要求遵循某种标准。假如测试文档只是内部使用的工具,那么就不必太完整、太整齐,能够在最低限度上有助于达到目标即可;
3)采用的开发模型:假如目前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是V模型之类的重量级模型,那么采用的测试过程通常是依赖于预先定义的测试,这时候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