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量增大后的问题

随着业务系统的持续运行,数据库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原有的int类型ID面临值域不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采用bigint替代int、调整数据库文件块增长设置、实现数据库分区等手段解决大数据量下的性能瓶颈。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不知不觉,公司目前运行的业务系统已经有6年之久了,生成环境中的数据库的数据量也非常大了,达到了200多G了,有很多表的数据量已经有几亿条了。

但是我们的数据库以前设计时的ID为int类型,所以这些类型的值范围很快会用完了。所以必须要对数据库的重新设计了,同时业务系统也需要进行了升级优化了。

int类型的数的范围是最大值是21亿多。按照目前的数据增长量,是该考虑将一些大数据量的表中的id用bigint来代替int了。还有数据库的文件块增长设置,数据库

的分区,分表,读写分离等等问题也是该提上日程了。因为很显然数据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了,比如查询报表超时,保存数据慢啊。。。

            有些实际问题,我们在设计系统之初是没有办法预料到的了,毕竟人都不是神,谁也无法提前预知未来。所以在一个生产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对

其进行优化,升级来保证它更好的运作。但是对于一些大数据量下的数据库设计,我们在初期时还是需要考虑这些问题,不能等到快爆发时才考虑。

            

 

 

### 数据量增加时训练轮次的调整策略 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中,当数据量增加时,合理调整训练轮次(epoch 数量)对于提高模型性能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如何调整 epoch 的详细分析: #### 1. **数据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关系** 随着数据量增长,数据集的多样性可能会增强。如果数据集中包含了更多种类的信息,则需要更多的 epochs 来让模型充分捕捉这些复杂的模式[^1]。 #### 2. **过拟合的风险管理** 当数据量较少时,过多的 epochs 容易导致过拟合现象;然而,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这种风险会降低。因此可以适当增加 epoch 数量以进一步优化模型表现[^3]。 #### 3. **批量大小的影响** 批量大小(batch size)的选择也会影响 epoch 的设定。较大的 batch size 可能减少单个 epoch 内梯度更新次数,从而需要更多的 epochs 达到收敛状态[^4]。 #### 4. **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法则** 在大规模分布式训练环境中,例如阿里巴巴通过 PAISoar 实现绿网模型加速的例子表明,利用强大的硬件资源能够显著缩短每一轮迭代所需时间,进而允许执行更大数量级的 epochs 而不牺牲效率[^2]。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示例展示如何动态调整 Epochs 基于不同规模的数据集: ```python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keras.datasets import cifar10 def adjust_epochs_based_on_data_size(data_length): base_epoch = 50 if data_length >= 1e6: return int(base_epoch * 1.5) elif data_length >= 1e5 and data_length < 1e6: return base_epoch else: return max(int(base_epoch / 2), 1) (x_train, y_train), _ = cifar10.load_data() x_train_reduced, _, y_train_reduced, _ = train_test_split( x_train, y_train, test_size=0.9, random_state=42) epochs_full_dataset = adjust_epochs_based_on_data_size(len(x_train)) epochs_small_dataset = adjust_epochs_based_on_data_size(len(x_train_reduced)) print(f"Epochs for full dataset: {epochs_full_dataset}") print(f"Epochs for reduced dataset: {epochs_small_dataset}") model = tf.keras.models.Sequential([ tf.keras.layers.Flatten(input_shape=(32, 32, 3)), tf.keras.layers.Dense(128, activation='relu'), tf.keras.layers.Dense(10)])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tf.keras.losses.SparseCategoricalCrossentropy(from_logits=True), metrics=['accuracy']) history_full =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epochs_full_dataset, validation_split=0.2) ``` 上述脚本展示了根据不同数据长度自动调节 epochs 的方法,并提供了基于 CIFAR-10 数据集的小型实验案例。 #### 结论 综上所述,在面对更大的数据集时,应综合考虑数据特性、计算资源以及潜在的过拟合问题来决定合适的 epoch 设置方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