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数据库开发-DLookup and DCount

本文介绍了使用Office的ACCESS套件开发数据库的经验分享,重点讲解了DLookup和DCount两个函数的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并强调了Refresh函数在确保数据实时更新方面的重要性。

用Office的ACCESS套件来开发数据库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还不大懂编程,不过也写了个勉强能用的程序给别人用到现在,期间一直自己不断的对编程有新的领悟,也渐渐失去了对ACCESS的热情。不过最近因故又要去改这块东西,也就写一写以免后面忘了。
本篇只说两个函数
DLookup
用于限定查找,也就是需要给出条件,查找出符合条件的唯一值,如果符合条件有多值则返回第一个,这样在逻辑上就不大对。因此,用这个函数一般要用下面的DCount函数先看看符合条件的到底有多少。
DCount
用于查找符合条件的数据个数
Refresh
这个函数很重要,用以将数据实时进行更新。之前作为新手的时候一直没有注意数据的实时更新到表格的问题,导致一些数据没有更新上去,出现漏算等错误,最后饶了一大圈调用该函数就解决了。。

### 使用 Simulink 中的 2-D Lookup Table #### 创建新的 Simulink 模型 要使用 `2-D Lookup Table`,首先需要创建一个新的 Simulink 模型。这可以通过启动 MATLAB 并点击“Simulink”选项卡下的“新建模型”来完成[^3]。 #### 添加 2-D Lookup Table 模块 在 Simulink 的库浏览器中找到并拖动 `Lookup Tables` 类别下的 `2-D Lookup Table` 模块至工作区。此模块用于执行二维表格的数据查找操作[^1]。 #### 配置 Breakpoints 和 Table Data 对于 `2-D Lookup Table` 来说,配置断点集(breakpoint sets)和表格数据(table data)至关重要。这些参数定义了输入变量范围以及对应的输出值。具体来说: - **X 断点向量** (`Breakpoints for the first input`):指定第一个维度上的离散取样点。 - **Y 断点向量** (`Breakpoints for the second input`):指定第二个维度上的离散取样点。 - **Z 输出矩阵** (`Table data`):表示由 X 和 Y 组成网格上各点处的目标函数值。 例如,在实现正弦波形近似时,可以设置如下参数: ```matlab % 定义断点集合 xdat = linspace(0, pi*2, 9); % 第一维断点 ydat = ones(size(xdat)); % 单位长度第二维断点 % 计算对应于每一对 (xi,yi) 坐标的 z(i,j)=sin(xi) zdat = sin(xdat); set_param(gcb,'BreakpointsForDimension1',num2cell(xdat),... 'BreakpointsForDimension2',num2cell(ydat), ... 'Table', num2cell(zdat)); ``` 上述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通过编程方式设定断点及表格数值[^4]。 #### 输入信号连接 将适当的源节点链接到 `2-D Lookup Table` 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代表查询所需的坐标位置 `(x, y)`。当模拟运行时,该模块会基于内部存储的数据结构返回最接近给定坐标的估计结果[^2]。 #### 插值算法选择 为了提高精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插值方法来进行更精确的结果预测。默认情况下采用的是最近邻域法;然而也可以切换为线性或其他高级模式以适应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