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工具”到“伙伴”的范式迁移
-
现象冲击:
-
AutoGPT:自主拆解复杂任务,调用搜索引擎、代码解释器完成目标
-
Figure 01:人形机器人通过视觉-语言-动作闭环,实现“看咖啡机→煮咖啡→递杯”全流程
-
Rabbit R1:颠覆APP生态,用自然语言直接操控所有数字服务
-
-
灵魂拷问:
“当AI能自主感知、规划、行动,人类将扮演什么角色?” -
技术宣言:AI智能体(Agent)是继大模型后的下一场革命,正开启“硅基生命”的序章。
一、技术解剖:AI智能体的四大核心系统
1. 感知引擎:多模态世界建模
-
视觉处理:
-
ViT-22B模型实时解析RGB-D图像,构建3D语义地图(附点云重建示意图)
-
动态注意力机制:在复杂场景中聚焦关键物体(如“寻找电量低于20%的手机”)
-
-
听觉与语言:
-
Whisper-3实时语音转文本 + 声纹情绪识别(焦虑/平静度量化)
-
对话状态跟踪:处理多轮对话中的指代消解(“它”指向哪个对象?)
-
2. 认知中枢:混合架构决策系统
-
知识管理:
-
向量记忆库:通过RAG技术关联历史经验(MaxGPT论文:记忆召回准确率91.2%)
-
规则引擎:硬编码安全边界(如“禁止在未认证实验室操作”)
-
-
推理框架:
# 基于ReAct范式的决策伪代码 def agent_think(observation): thought = llm.generate(f"当前状态:{observation}。下一步应...") if "需要工具" in thought: tool = tool_selector(thought) return {"action": tool, "params": extract_params(thought)} else: return {"action": "ask_human", "question": thought}
3. 规划算法:分层任务分解术
-
HTN(分层任务网络):将“策划生日派对”拆解为:
graph TD A[总目标: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80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