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adoop生态的OLAP解决方案

基于Hadoop生态的OLAP解决方案:从原理到实战的深度解析

引言:OLAP与Hadoop的“天作之合”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核心需求已经从“存储数据”转向“挖掘数据价值”。OLAP(在线分析处理)作为数据分析的核心技术,承担着将大规模数据转化为可行动 insights 的关键角色。而Hadoop生态系统凭借其分布式存储(HDFS)并行计算(MapReduce/Spark)生态兼容性,成为构建企业级OLAP平台的首选基础架构。

本文将从OLAP基础概念出发,深入解析Hadoop生态中主流OLAP组件的原理与实战,结合数学模型、代码案例和应用场景,为你呈现一套完整的“基于Hadoop的OLAP解决方案”。无论你是数据工程师、分析师还是架构师,都能从本文中获得可落地的实践指南。

一、OLAP基础:从概念到多维数据模型

在讨论Hadoop生态的OLAP解决方案前,我们需要先明确OLAP的核心概念,以及它与OLTP(在线事务处理)的本质区别。

1.1 OLAP vs OLTP:两种数据处理模式的对比

维度OLTP(在线事务处理)OLAP(在线分析处理)
核心目标处理日常事务(如订单、支付)分析数据价值(如销售趋势、用户行为)
数据特征小批量、高并发、实时性要求高大批量、低并发、延迟容忍度高
数据模型关系型(ER模型),强调数据一致性多维型(星型/雪花模型),强调分析效率
查询类型简单查询(如SELECT * FROM orders WHERE id=1)复杂查询(如按时间、地区、品类汇总销售额)
典型系统MySQL、Oracle、PostgreSQLHive、Spark SQL、Presto、Kylin

1.2 OLAP的核心:多维数据模型

OLAP的本质是多维分析,即从“维度”(描述数据的属性)和“度量”(可量化的指标)两个角度拆解数据。常见的多维数据模型包括:

(1)星型 schema(Star Schema)
  • 事实表(Fact Table):存储业务事件的量化数据(如订单金额、销量),包含多个维度外键。
  • 维度表(Dimension Table):存储维度的描述信息(如时间、地区、用户),结构扁平。

示例(电商场景):

  • 事实表:orders(order_id, user_id, product_id, order_time, amount)
  • 维度表:users(user_id, age, gender, country)、products(product_id, category, brand)、time(time_id, year, month, day)
(2)雪花 schema(Snowflake Schema)
  • 维度表被进一步规范化(拆分),减少数据冗余,但会增加查询时的join次数。
  • 示例products表拆分为products(product_id, category_id, brand_id)、categories(category_id, category_name)、brands(brand_id, brand_name)。
(3)Cube(立方体):预计算的多维数据集

Cube是OLAP的“终极武器”——它预计算所有维度组合的度量值,将复杂的查询转化为“查表”操作。例如,对于“时间(年/月/日)、地区(国家/省份/城市)、品类(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维度,Cube会预计算:

  • 所有单维度组合(如年销售额、国家销售额)
  • 所有二维组合(如年+国家销售额、月+品类销售额)
  • 所有三维组合(如年+国家+品类销售额)

Cube的数学表示
假设一个OLAP系统有k个维度,每个维度有n_i个层级(如时间维度有年、月、日3个层级),则Cube的大小为:
Cube Size=∏i=1k(ni+1) \text{Cube Size} = \prod_{i=1}^k (n_i + 1) Cube Size=i=1k(ni+1)
(注:+1表示“所有层级的汇总”,如时间维度的“总计”)

示例:若有3个维度,每个维度有2个层级,则Cube大小为(2+1)*(2+1)*(2+1)=27,即预计算27种维度组合的度量值。

二、Hadoop生态中的OLAP组件:全景图与核心选型

Hadoop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OLAP组件,覆盖从批处理OLAP实时OLAP、从交互式查询高并发查询的全场景需求。以下是主流组件的对比:

组件类型核心优势适用场景
Hive批处理OLAP兼容SQL、生态完善、支持大规模数据离线报表、批量数据分析
Spark SQL交互式OLAP内存计算、低延迟、支持流批一体实时报表、 ad-hoc查询(即席查询)
Presto跨数据源OLAP多数据源联邦查询、高吞吐量跨Hive/MySQL/Redis等数据源的分析
Impala实时OLAPMPP架构、低延迟、兼容Hive元数据实时Dashboard、高并发查询
Kylin预计算OLAPCube预计算、亚秒级查询高并发、固定维度的报表(如电商GMV统计)
Trino云原生OLAP分布式架构、支持S3/GCS等云存储云环境下的大规模数据分析
Doris实时数仓OLAP高吞吐导入、低延迟查询、支持实时更新实时数据仓库、用户行为分析

三、核心组件深度解析:原理与实战

3.1 Hive:批处理OLAP的“老大哥”

(1)Hive的核心原理

Hive是基于Hadoop的SQL引擎,将SQL转化为MapReduce/Tez/Spark任务执行。其核心架构包括:

  • ** metastore**:存储元数据(如表结构、分区信息)。
  • Driver:解析SQL、生成执行计划、优化查询。
  • Execution Engine:执行任务(支持MapReduce、Tez、Spark)。

Hive的执行流程(以MapReduce为例):

  1. 解析(Parse):将SQL转化为抽象语法树(AST)。
  2. 绑定(Bind):从metastore获取元数据,将AST转化为逻辑计划。
  3. 优化(Optimize):通过**Cost-Based Optimization(CBO)**优化逻辑计划(如谓词下推、列修剪)。
  4. 生成物理计划:将逻辑计划转化为MapReduce任务(如GroupBy转化为Map阶段的局部聚合+Reduce阶段的全局聚合)。
  5. 执行(Execute):提交任务到Hadoop集群,获取结果。

Mermaid流程图

用户提交SQL
Driver解析SQL生成AST
绑定metastore元数据生成逻辑计划
CBO优化逻辑计划
生成MapReduce物理计划
提交任务到Hadoop集群
执行任务获取结果
返回结果给用户
(2)Hive的OLAP优化:从MapReduce到LLAP

Hive的传统问题是延迟高(MapReduce的磁盘IO开销大),为此社区推出了两大优化:

  • Tez执行引擎:替代MapReduce,采用**有向无环图(DAG)**执行任务,减少磁盘IO,提升并行度。
  • LLAP(Live Long and Process):保持查询的中间结果在内存中,支持增量查询并发查询,将延迟从分钟级降低到秒级。

示例:使用Hive LLAP查询月销售额

-- 创建分区表(按年/月/日分区)
CREATE TABLE orders (
  order_id INT,
  user_id INT,
  product_id INT,
  category_id INT,
  amount DECIMAL(10,2)
)
PARTITIONED BY (year INT, month INT, day INT)
STORED AS PARQUET;

-- 加载数据(假设数据已上传到HDFS)
LOAD DATA INPATH '/user/hive/orders/2023/10/01' INTO TABLE orders PARTITION (year=2023, month=10, day=01);

-- 查询2023年10月的品类销售额(启用LLAP)
SET hive.execution.engine=tez;
SET hive.llap.enabled=true;

SELECT category_id, SUM(amount) AS total_sales
FROM orders
WHERE year=2023 AND month=10
GROUP BY category_id
ORDER BY total_sales DESC;

执行计划分析

  • 谓词下推(Predicate Pushdown):将year=2023 AND month=10推到分区扫描阶段,只读取2023年10月的分区数据。
  • 列修剪(Column Pruning):只读取category_idamountyearmonth四列,减少数据传输。
  • 局部聚合(Partial Aggregation):在Map阶段先计算每个category_id的局部销售额,减少Reduce阶段的数据量。

3.2 Spark SQL:交互式OLAP的“速度担当”

(1)Spark SQL的核心原理

Spark SQL是Spark生态中的SQL引擎,基于内存计算Catalyst优化器,支持流批一体(Structured Streaming)。其核心架构包括:

  • Catalyst优化器:基于规则(Rule-Based Optimization, RBO)和成本(Cost-Based Optimization, CBO)的优化框架,负责解析、优化和生成执行计划。
  • Tungsten执行引擎:采用代码生成(Code Generation)内存管理(Off-Heap Memory),提升执行效率。
  • DataFrame/Dataset API:比RDD更高级的抽象,支持类型安全和优化。

Catalyst优化器的流程

  1. 解析(Parse):将SQL转化为未解析的逻辑计划(Unresolved Logical Plan)。
  2. 绑定(Bind):从元数据存储(如Hive metastore)获取信息,转化为解析后的逻辑计划(Resolved Logical Plan)。
  3. 优化(Optimize):通过RBO(如谓词下推、列修剪)和CBO(如选择join方式)优化逻辑计划,生成优化后的逻辑计划(Optimized Logical Plan)。
  4. 生成物理计划:将优化后的逻辑计划转化为物理计划(如SortMergeJoin、HashJoin),并选择最优的物理计划(如根据数据量选择join方式)。
  5. 执行(Execute):通过Tungsten引擎执行物理计划,获取结果。

Mermaid流程图

graph TD
    A[用户提交SQL/API调用] --> B[Catalyst解析生成Unresolved Logical Plan]
    B --> C[绑定元数据生成Resolved Logical Plan]
    C --> D[RBO/CBO优化生成Optimized Logical Plan]
    D --> E[生成物理计划(如SortMergeJoin)]
    E --> F[选择最优物理计划]
    F --> G[Tungsten引擎执行计划]
    G --> H[返回结果给用户]
(2)Spark SQL的OLAP实战:实时用户行为分析

假设我们需要分析实时用户点击流数据(来自Kafka),计算每个品类的5分钟内点击量。

步骤1:创建Spark Session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SparkSession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functions._
import org.apache.spark.sql.streaming.Trigger

val spark = SparkSession.builder()
  .appName("RealTimeUserBehaviorAnalysis")
  .master("local[*]")
  .enableHiveSupport()
  .getOrCreate()

步骤2:读取Kafka流数据

val kafkaDF = spark.readStream
  .format("kafka")
  .option("kafka.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option("subscribe", "user_clicks")
  .load()

步骤3:解析JSON数据并转换为结构化数据

val clicksDF = kafkaDF.select(from_json(col("value").cast("string"), "user_id INT, product_id INT, category_id INT, click_time TIMESTAMP").as("data"))
  .select("data.*")

步骤4:窗口聚合计算5分钟内的品类点击量

val windowedClicksDF = clicksDF
  .withWatermark("click_time", "10 minutes") // 水印,处理迟到数据
  .groupBy(
    window(col("click_time"), "5 minutes"), // 5分钟窗口
    col("category_id")
  )
  .agg(count("*").as("click_count"))
  .orderBy(col("window.start").desc, col("click_count").desc)

步骤5:输出结果到控制台(或其他 sink)

val query = windowedClicksDF.writeStream
  .format("console")
  .trigger(Trigger.ProcessingTime("1 minute")) // 每分钟触发一次
  .outputMode("complete") // 输出所有窗口的结果
  .start()

query.awaitTermination()

优化说明

  • 水印(Watermark):处理迟到数据,避免窗口无限增长。
  • 窗口聚合(Window Aggregation):Spark SQL会自动优化窗口聚合,将其转化为增量计算(只处理新到达的数据)。
  • 代码生成(Code Generation):Tungsten引擎会将聚合操作生成原生Java代码,提升执行效率。

3.3 Presto:跨数据源OLAP的“联邦查询引擎”

(1)Presto的核心原理

Presto是一款分布式SQL查询引擎,支持跨数据源联邦查询(如Hive、MySQL、Redis、S3)。其核心架构包括:

  • Coordinator:负责解析查询、生成执行计划、调度任务。
  • Worker:负责执行任务(如读取数据、计算),并将结果返回给Coordinator。
  • Connector:连接不同数据源的插件(如Hive Connector、MySQL Connector),负责数据读取和写入。

Presto的查询流程

  1. 用户提交查询:通过CLI、JDBC或ODBC提交SQL。
  2. Coordinator解析查询:生成逻辑计划,然后转化为物理计划(如将查询拆分为多个Stage)。
  3. Coordinator调度任务:将Stage分配给Worker执行。
  4. Worker执行任务:通过Connector读取数据源的数据,执行计算(如过滤、聚合),并将中间结果返回给Coordinator。
  5. Coordinator汇总结果:将Worker返回的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

Mermaid流程图

graph TD
    A[用户提交SQL] --> B[Coordinator解析生成逻辑计划]
    B --> C[Coordinator生成物理计划(拆分为Stage)]
    C --> D[Coordinator调度Stage到Worker]
    D --> E[Worker通过Connector读取数据源数据]
    E --> F[Worker执行计算(过滤、聚合)]
    F --> G[Worker返回中间结果给Coordinator]
    G --> H[Coordinator汇总结果]
    H --> I[返回结果给用户]
(2)Presto的OLAP实战:跨Hive与MySQL的用户分析

假设我们需要分析2023年10月的用户购买行为,结合Hive中的订单数据(orders)和MySQL中的用户数据(users),计算每个国家的销售额。

步骤1:配置Presto Connector
在Presto的etc/catalog目录下创建:

  • hive.properties(连接Hive):
    connector.name=hive-hadoop2
    hive.metastore.uri=thrift://localhost:9083
    
  • mysql.properties(连接MySQL):
    connector.name=mysql
    connection-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user_db
    connection-user=root
    connection-password=123456
    

步骤2:提交跨数据源查询

SELECT 
  u.country,
  SUM(o.amount) AS total_sales
FROM 
  hive.default.orders o
JOIN 
  mysql.user_db.users u ON o.user_id = u.user_id
WHERE 
  o.year = 2023 AND o.month = 10
GROUP BY 
  u.country
ORDER BY 
  total_sales DESC;

执行流程说明

  • Coordinator:解析SQL,生成逻辑计划,然后拆分为两个Stage(Stage 1:读取Hive的orders表和MySQL的users表;Stage 2:执行join和聚合)。
  • Worker:Stage 1的Worker通过Hive Connector读取orders表的2023年10月分区数据,通过MySQL Connector读取users表的用户数据;Stage 2的Worker执行join(根据user_id)和聚合(SUM(amount))。
  • Coordinator:汇总Stage 2的结果,返回给用户。

优化说明

  • 分区修剪:Presto会自动将o.year=2023 AND o.month=10推到Hive Connector,只读取对应的分区数据。
  • 列修剪:Presto会只读取orders表的user_idamountyearmonth列,以及users表的user_idcountry列,减少数据传输。
  • 并行度调整:通过query.max-parallelism参数调整Worker的并行度(如设置为10),提升查询速度。

3.4 Kylin:预计算OLAP的“亚秒级查询引擎”

(1)Kylin的核心原理

Kylin是一款基于预计算的OLAP引擎,通过预计算Cube将复杂的查询转化为“查表”操作,支持亚秒级查询。其核心概念包括:

  • 数据模型(Data Model):定义事实表和维度表的关系(如星型schema)。
  • Cube定义(Cube Definition):定义Cube的维度(如时间、地区、品类)和度量(如sum(amount)、count(order_id))。
  • Cube构建(Cube Build):预计算所有维度组合的度量值,存储在HBase中。
  • 查询引擎(Query Engine):接收SQL查询,转化为HBase的get/scan操作,获取预计算的结果。

Kylin的Cube构建流程

  1. 数据加载:从Hive中加载事实表和维度表的数据。
  2. 维度组合生成:根据Cube定义,生成所有可能的维度组合(如时间+地区、时间+品类、地区+品类、时间+地区+品类)。
  3. 预计算:对每个维度组合,计算度量值(如sum(amount))。
  4. 存储:将预计算的结果存储在HBase中(以维度组合作为RowKey,度量值作为列值)。

Mermaid流程图

graph TD
    A[定义数据模型(星型schema)] --> B[定义Cube(维度+度量)]
    B --> C[从Hive加载事实表和维度表数据]
    C --> D[生成所有维度组合]
    D --> E[预计算每个维度组合的度量值]
    E --> F[将结果存储在HBase中]
    F --> G[接收SQL查询]
    G --> H[转化为HBase的get/scan操作]
    H --> I[获取预计算结果返回给用户]
(2)Kylin的OLAP实战:电商GMV统计

假设我们需要统计电商平台的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按时间(年/月/日)、地区(国家/省份/城市)、品类(一级/二级/三级)维度查询,要求亚秒级响应

步骤1:定义数据模型
在Kylin中创建数据模型,选择事实表orders和维度表time(时间)、region(地区)、product(品类)。

步骤2:定义Cube

  • 维度:选择time.yeartime.monthtime.day(时间维度)、region.countryregion.provinceregion.city(地区维度)、product.category_level1product.category_level2product.category_level3(品类维度)。
  • 度量:选择sum(orders.amount)(GMV)、count(orders.order_id)(订单数)。
  • 聚合组(Aggregation Group):将维度分为多个组,减少Cube的大小(如将时间维度和地区维度放在一个组,品类维度放在另一个组)。

步骤3:构建Cube
触发Cube构建任务,Kylin会自动完成数据加载、维度组合生成、预计算和存储。

步骤4:查询Cube
使用Kylin的SQL接口查询GMV:

SELECT 
  time.year,
  time.month,
  region.country,
  product.category_level1,
  SUM(orders.amount) AS gmv
FROM 
  kylin_cube.orders_cube
WHERE 
  time.year = 2023 AND time.month = 10
GROUP BY 
  time.year, time.month, region.country, product.category_level1
ORDER BY 
  gmv DESC;

执行流程说明

  • Kylin的查询引擎会解析SQL,识别出需要查询的维度(yearmonthcountrycategory_level1)和度量(gmv)。
  • 根据Cube的预计算结果,Kylin会直接从HBase中读取对应的RowKey(2023|10|China|Electronics)的gmv列值,返回给用户。
  • 由于预计算的存在,查询延迟通常在100ms以内

四、Hadoop生态OLAP的性能优化:实战技巧

无论使用哪个OLAP组件,性能优化都是关键。以下是通用的优化技巧:

4.1 数据模型优化

  • 使用星型schema:减少join次数,提升查询效率。
  • 分区与分桶
    • 分区:按时间(如年/月/日)、地区等维度分区,减少数据扫描量(如Hive的PARTITIONED BY)。
    • 分桶:按高频查询的维度(如user_id)分桶,提升join效率(如Hive的CLUSTERED BY)。
  • 列式存储:使用Parquet、ORC等列式存储格式,提升读取效率(如Hive的STORED AS PARQUET)。

4.2 查询优化

  • 谓词下推(Predicate Pushdown):将过滤条件推到数据源,减少数据读取量(如Hive、Spark SQL、Presto都支持)。
  • 列修剪(Column Pruning):只读取查询需要的列,减少数据传输量(如Spark SQL的select语句只选必要的列)。
  • 局部聚合(Partial Aggregation):在Map阶段先进行局部聚合,减少Reduce阶段的数据量(如Hive的GROUP BY操作)。
  • 缓存(Caching):将常用的数据集缓存到内存中,减少重复计算(如Spark SQL的cache()方法、Hive的LLAP)。

4.3 组件-specific优化

  • Hive:启用Tez执行引擎(set hive.execution.engine=tez)、启用LLAP(set hive.llap.enabled=true)。
  • Spark SQL:调整并行度(spark.sql.shuffle.partitions=200)、启用代码生成(spark.sql.codegen.enabled=true)。
  • Presto:调整Worker内存(query.max-memory-per-node=8GB)、使用Parquet格式(hive.parquet.enabled=true)。
  • Kylin:使用聚合组(Aggregation Group)减少Cube大小、启用增量构建(Incremental Build)处理新增数据。

五、实际应用场景:组件选型与落地案例

5.1 电商:实时报表与高并发查询

  • 场景需求:需要实时统计GMV、订单数、用户转化率等指标,支持运营人员的高并发查询(如每分钟1000次查询)。
  • 组件选型
    • 实时数据处理:使用Spark SQL(Structured Streaming)处理Kafka中的实时订单数据。
    • 高并发查询:使用Kylin预计算Cube,支持亚秒级查询。
  • 落地案例:某电商平台使用Kylin构建了GMV Cube,支持按时间、地区、品类的高并发查询,查询延迟从原来的10秒降低到50ms,运营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20倍。

5.2 金融:风险分析与跨数据源查询

  • 场景需求:需要分析用户的交易数据(存储在Hive)和征信数据(存储在MySQL),识别欺诈交易。
  • 组件选型
    • 跨数据源查询:使用Presto联邦查询Hive和MySQL的数据。
    • 批处理分析:使用Hive处理大规模的交易数据。
  • 落地案例:某银行使用Presto查询Hive中的交易数据和MySQL中的征信数据,识别出1000多笔欺诈交易,挽回损失500多万元。

5.3 电信:用户行为分析与实时推荐

  • 场景需求:需要分析用户的通话记录(存储在HDFS)和上网记录(存储在Kafka),实时推荐个性化服务。
  • 组件选型
    • 实时数据处理:使用Spark SQL(Structured Streaming)处理Kafka中的上网记录。
    • 交互式查询:使用Impala查询HDFS中的通话记录。
  • 落地案例:某电信运营商使用Spark SQL处理实时上网记录,结合Impala查询历史通话记录,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流量套餐,推荐成功率提升了15%。

六、工具与资源推荐

6.1 可视化工具

  • Superset:开源的BI工具,支持Hive、Spark SQL、Presto、Kylin等组件,提供丰富的图表(如折线图、柱状图、地图)。
  • Tableau:商业BI工具,支持连接Hadoop生态的OLAP组件,提供交互式可视化分析。
  • Power BI:微软的BI工具,支持连接Spark SQL、Presto等组件,适合企业级用户。

6.2 监控工具

  • Prometheus:开源的监控工具,支持监控Hadoop集群(如HDFS、YARN)、OLAP组件(如Spark、Presto)的性能指标(如CPU、内存、磁盘使用情况)。
  • Grafana:开源的可视化监控工具,与Prometheus集成,提供实时的 dashboard(如集群负载、查询延迟)。

6.3 学习资源

  • 书籍:《Hadoop权威指南》(第4版)、《Spark快速大数据分析》(第2版)、《Presto实战》。
  • 课程:Coursera《Big Data Analytics with Hadoop》、Udemy《Apache Spark SQL for Data Engineers》。
  • 官方文档:Hive官方文档(https://hive.apache.org/)、Spark官方文档(https://spark.apache.org/docs/latest/)、Presto官方文档(https://prestodb.io/)、Kylin官方文档(https://kylin.apache.org/)。

七、未来趋势:Hadoop生态OLAP的进化方向

7.1 实时OLAP:流批一体

随着实时数据的增长,实时OLAP成为趋势。Hadoop生态中的组件正在向“流批一体”进化:

  • Spark SQL:支持Structured Streaming,处理实时数据。
  • Flink SQL:基于Flink的流处理引擎,支持低延迟的实时OLAP(如毫秒级延迟)。
  • Doris:支持实时数据导入(如从Kafka导入)和低延迟查询(如亚秒级)。

7.2 云原生OLAP:托管服务

随着云 computing 的普及,云原生OLAP成为主流:

  • AWS Athena:基于Presto的托管OLAP服务,支持查询S3中的数据。
  • Google BigQuery:基于Dremel的托管OLAP服务,支持大规模数据的交互式查询。
  • Azure Synapse Analytics:微软的托管数据仓库服务,支持连接Hadoop生态的组件。

7.3 AI与OLAP的结合:智能分析

AI技术正在改变OLAP的使用方式:

  • 自动查询生成:使用大语言模型(如GPT-4)生成SQL查询(如用户输入“统计2023年10月的GMV”,模型自动生成对应的SQL)。
  • 智能优化:使用机器学习模型优化查询计划(如根据查询历史调整并行度、选择join方式)。
  • 智能推荐:根据用户的查询行为推荐相关的分析维度(如用户查询“2023年10月的GMV”,推荐“按地区拆分”或“按品类拆分”)。

结论:Hadoop生态OLAP的核心价值

Hadoop生态的OLAP解决方案的核心价值在于**“大规模数据的高效分析”**:

  • 分布式存储:HDFS支持PB级数据的存储,解决了传统数据仓库的存储瓶颈。
  • 并行计算:MapReduce、Spark等计算框架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并行处理,提升了分析效率。
  • 生态兼容性:Hive、Spark SQL、Presto等组件支持多种数据源(如Hive、MySQL、Kafka),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 开源成本:所有组件都是开源的,降低了企业的IT成本。

随着实时数据、云原生和AI技术的发展,Hadoop生态的OLAP解决方案将继续进化,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数据分析能力。无论是数据工程师还是架构师,都需要掌握Hadoop生态的OLAP组件,才能在大数据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

  1. Apache Hive官方文档:https://hive.apache.org/
  2. Apache Spark官方文档:https://spark.apache.org/docs/latest/
  3. Presto官方文档:https://prestodb.io/
  4. Apache Kylin官方文档:https://kylin.apache.org/
  5. 《Hadoop权威指南》(第4版),Tom White著
  6. 《Spark快速大数据分析》(第2版),Holden Karau著

(注:本文中的代码示例均为简化版,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调整配置。)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