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宁宇
信息时代是扁平化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一些信息碎片。
而这其中,有多少是真实的信息,有多少是故意抛出来的假消息,又有多少是以讹传讹?
尽管这些消息有真有假,但每个人都可以思考和设计,如何将这些信息碎片拼接起来,或者说利用碎片加想象,拼出一个自己认为可能的结果出来。
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如果想成功的话,必须把握住两个要素:第一个是快,第二个是声音大。
发出和传播信息越快,产生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如果发声又快响动又大,假的也能象真的一样。
开始是互联网媒体,到后来传统媒体、专业媒体、众多的自媒体,都陷入到这种模式中。
于是,媒体一直在报道,官方一直在辟谣,我们一直在刷屏,其结果,是我们的时间被各种消息所消耗,我们的情绪被各种阴谋论所影响。
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互联网时代让人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大胆假设,就是要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挣破旧有思想的牢笼,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或解决的可能。
大胆假设没错,但我们不能仅停在假设或可能的路上,而是要通过行动来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相对于互联网业务和产品,依托互联网诞生和运作的自媒体,其大胆程度更高。
这是因为,产品需要开发,业务感知可以体验,而自媒体的文章则更有其随意性,上嘴皮一碰下嘴皮,根据自己的立场、思维、逻辑,把信息和猜想整合在一起,就成就了一番理论或内幕。
这些假设有没有求证呢?大部分情况下,没有。
有的时候,是信息不全,难以求证,比如找马航飞机。
有的时候,是对正式回复不信任,于是揣度其背后的因素,比如小马哥说微信电话本是个小东西,有人就是不信。
有的时候,是事先有成见,看到想象和他判断的一致,就主观认为断定自己的逻辑正确,比如央行说的是暂停而非叫停。
这么写文章有风险么?
可以玩点儿文字游戏,加上“传”或者“或”,就能规避风险了。
让自己的思想信马由缰,写完之后不必承担责任,还有一大批拥趸者欢呼雀跃。爽啊!
那些铺天盖地传递过来的信息,那些看似缜密实则荒谬无比的推断,准确性有多高,靠谱程度有多少?我们订阅的公众账号,有多少内容是垃圾信息?
我还是那个观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牛人,不在于他获取了多少信息,而是在于能从过载的信息中,把握多少准确信息。
大胆假设是创新,要鼓励;而小心求证,既是为你的读者和受众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这应该是自媒体的职业操守。
(本文首发于2013年3月16号科技杂谈第36期专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必须获得作者授权,并注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