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宁宇
去年517工信部正式发布《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如今170放号在即,各种形式的炒作以及观点的碰撞愈演愈烈。让我们站位高一些,看看在玩这游戏的都是哪路神仙,他们走的都是什么路数。
虚拟运营主要的参与者是基础运营商、虚拟运营商和监管机构;旁边观战的还有媒体、行业专家和客户。不但参与各方的心态和立场不一样,就是同一类角色,也有不同的观点、想法和目的。这么多因素掺杂在一起,多方博弈,看起来就成了一场帮派的混战互殴。
先看基础运营商,他们内部有三类人:一类是鹰派,一类是鸽派,还有一类是伪装成鸽派的鹰派。
在鹰派眼中,虚拟运营商是拿着刀来分钱的黑社会,运营商与之合作是自掘坟墓。国内移动通信强调的是市场全覆盖,大小通吃,无论转售企业在哪个领域发展客户,都可能与运营商产生冲突;而一旦冲突出现,鹰派就会更激烈地反对与虚拟运营商的合作。
鸽派看好虚拟运营商对通信市场的积极作用,认为基础运营商的机制不够灵活,管理层级多,资源调度困难,很多商机和需求并未充分发掘。如果虚拟运营商做得好,便可弥补空白地带,在拓展信息化的同时,也能拉动基础运营商的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
还有一类人,他们貌似是鸽派,欢迎与转售企业合作;但目的是打击竞争对手,因此本质上还是鹰派。他们希望利用虚拟运营商这一挖角利器,把客户从竞争对手那里抢过来;但是如果虚拟运营商对自己的业务产生威胁,那就可能是另一种态度了。
再看虚拟运营商,也有不同的特点,初步可以分为颠覆派,实干派,以及吆喝派。
颠覆派认为传统运营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思进取,同时又非常看好这一领域的发展空间,因此希望以创新思维来推动行业发展。拿到牌照之后主要是埋头做事做产品,希望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实干派心思缜密,并不认为现在的情势下能够赚大钱,所以一方面政府和监管部门那里哭诉,强调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希望政策方面再予以倾斜;另一方面与潜在客户低调沟通,希望能在区域市场、细分市场上做实做强,闷头挣钱。
吆喝派多是面向大众市场的转售企业,需要通过前期的宣传造势来扩大影响,提振信心,对于他们来说,面对的是大众客户,声音不大,别人怎么能听得到?当然,其中也不乏希望通过股市大赚钞票,以及在矿洞门口卖矿泉水和牛仔裤的。
希望通过虚拟运营商来激活市场,而市场过度活跃时又需要对其降温冷处理,负责监管的工信部内心也很矛盾:既要出业绩,又要控制局面,这个度可真不好把握。面对基础运营商,管得狠了怕得罪人,没管好又担心错失改革的机遇;面对虚拟运营商,管多了怕束缚创新的手脚,管不到位又担心局面失控,尤其这些虚拟运营商后面还有各路神仙诸侯,惹不起还躲不开,怎一个惨字了得。
30余家虚拟运营商各怀心腹事,即使共同面对基础运营商时,也未见得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等到真刀真枪干起来的时候,不晓得会发生什么事情。看着高调的吆喝派,实干派内心并不舒服:虚拟运营商这么热,哭穷装可怜或者低调赚钱都难了,怎么搞成这种局面!
三家基础运营商也是打麻将斗地主的心态,盯上家看下家,不求最好但也不想落后。事实上现在三家企业的转售政策,都与最初的设想差距甚大,这种变化与三家相互影响有关系:一家积极受到表扬,其他两家就有压力;而到部里告状逼着别人整改,也是很有效果的。
虚拟运营的话题如此热,离不开不甘寂寞的围观群众,专家媒体业内人士粉墨登场,复杂的业务再结合不同的立场和目的,各方的声音此起彼伏。
有的揪细节,有的谈问题,有的看趋势,有的扣帽子。有的真心为行业发展着想,有的指望以此提高自身知名度,有的考虑如何报道吸引眼球,有的试图借此机会赚些银子,还有的不明就里一通瞎说。
看似乱局,但从更高的视角去看,虚拟运营正在混战中逐步走向正轨,无论是虚拟运营商还是基础运营商还是监管机构,都在混乱碰撞试错纠错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推动着虚拟运营逐渐回归理性。那么虚拟运营商该做什么呢?
一年前,我曾经给热情高涨的移动转售企业写了三个锦囊。
真正拿到转售牌照的时候,请打开第一个锦囊,里面写的是:找对人,好好合作。
转售企业初涉运营,摸索和试错不可避免。找对人,好好合作,可以让转售企业少走弯路,及时发现问题和障碍,做相对正确的事。
其一是与基础运营商的合作。转售企业是新生事物,如何看待?在基础运营商内部一定有分歧。有的支持转售试点成功,推进新通信时代的到来;有的认为转售是来抢饭碗踢场子,视其如寇仇;有的把转售企业当工具,让自己在行业内的竞争占先机;有的觉得转售企业是跨行业的先行者,开创合作多赢的新局面。
转售企业要依靠与基础运营商合作开展服务,必须尽快理清与基础运营商的关系,积极地与鸽派配合,同时避免激怒鹰派,才能让转售业务进行下去。尤其那些同时与多家基础运营商合作的企业,哪家都得罪不起,更凸显平衡的重要性。
其二是与客户的合作。吃螃蟹需要勇气,在试点初期就愿意成为转售企业的客户更需要鼓励。从某种角度来说,客户是在和转售企业公担风险。
这些客户的期望值可能更高,因此更要小心翼翼地维系好与这些客户的关系;而这些客户的挑剔、意见等各种反馈,都将可能影响未来的政策和发展,所以转售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客户。
其三是转售企业的内部合作。为了尽快开展业务,提高专业化水平,一些转售企业也惦记从基础运营商挖角。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专业人才,自己缺乏的是什么,对此转售企业要想明白。似懂非懂的砖家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出昏招害苦企业。
转售政策的大门开启的时候,企业的决策者看到的是商机和希望;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而此时企业内部思想统一团结一致尤为重要。这个问题能否解决不需要做给外人看,谁辛苦谁知道。
万事俱备准备开工的时候,请打开第二个锦囊,里面写的是:学会做减法。
转售企业只需要做运营商全部工作中的部分环节,但也不仅仅是变相的渠道、业务的集成和资费的包装,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转售企业要弄明白哪些是该做和能做的,而哪些方面没必要投入资源。
另一方面,转售企业的基础不同,特征迥异,开展业务时很可能要做加法,延长产业链,拓展跨行业合作。但国内的运营商是大小市场通吃,转售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在细分市场上做减法,能有效控制甚至降低成本,盈利空间才能出现。如果对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盲目跟风或拷贝基础运营商的做法,就容易吃亏。
以支撑系统为例,有些提供支撑系统的厂商忽悠转售企业,介绍运营商的这个功能那个应用,说得转售企业如坠五里雾中,不明觉厉。其实,很多功能对于转售企业来说并不必要,或者有些可以通过业务策略来规避,毕竟转售企业面对的客户群和运营商不完全一样,系统照搬过来除了加大成本之外,并不见得能创造价值。
危急无路的时候,请打开第三个锦囊,里面写的是:该哭的时候会哭。
都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对于转售企业来说,既要利用好政策,又要做到自强不息,“哭”的戏份必不可少。
一方面是要判断好,什么时候该哭。哭早了或者总哭的,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反之老忍着不哭,就是个不知道借力打力的傻小子。
另一方面更重要,就是会哭。请记住,不是只要哭就有奶喝,向谁哭、怎么哭、哭什么,都很有学问。这方面,民企比我们有经验,会把控,一点就透。
虚拟运营商的小伙伴们,你们依计而行了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必须获得作者授权,并注明作者,对于侵权行为我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