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产生的原因
- IPv4先天不足:IPv4是在实验中产生的并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路由表膨胀,移动性不够,
- 地址危机:上世纪90年代,IPv4地址已耗尽;
- 端到端的业务被破坏:因为地址不够用,人们开始使用私人地址,私人地址不具有唯一性,在跟公共网络进行通讯的时候需要进行转换(NAT转换器),从原来的端到端的传输变成了端到转换器再到端的传输。
- IPv4配置复杂,需要给主机进行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配置。
- 性能问题:IPv4存在丢失分组,拥塞等问题。
IPv6 目标
- 支持几十亿台主机
- 缩减路由表的规模
- 简化协议,让路由器可以更快的处理分组
- 提供比IPv4更好的安全性
- 更加关注服务的类型
- 允许通过指定范围来进行组播传输
- 允许主机在不改变地址情况下可以漫游
- 允许协议具有扩展性
- 允许新旧协议能够共存几十年
IPv6地址
IPv6地址由128位组成。其地址个数可以这么描述:地球上每平方厘米有 6.7 ∗ 1 0 19 6.7*10^{19}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