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在初始状态时,MAC地址是空的,PC1发送数据帧给PC2,交换机从f0/1口收到数据帧后,首先查询MAC地址表中f0/1接口对应的源mac地址条目,如果条目中没有数据帧的源MAC地址,交换机就会将帧的源mac 地址和f0/1的对应关系写入MAC地址表,然后在MAC地址表中查找目的地址,如果找不到,就广播该数据帧,当交换机收到PC2回应的数据帧时,也会将该数据帧的源MAC地址与f0/2口对应关系写入MAC地址表,现在PC1和PC2之间通信就不用广播了,因为MAC地址表中已经有它们的条目了,注意交换机所需知道的条目不会永远保存在MAC地址表中,默认的老化时间是300s
老化时间—保证MAC表的新鲜程度,老化时间是有意义的
由于交换机MAC地址条条目是动态的,所以它不会永远存在MAC地址表中,而是在300s(老化时间)后会自动消失-----在此期间,没有进行数据交换,但如果在此期间,交换机又收到对应条目MAC地址的数据帧,老化时间将重新开始计时(重置为300s)
MAC 地址 | 接口标示 |
---|---|
…11-11 | 1 |
…22-22 | 2 |
交换机从第一次开始做交换到最后,全是靠MAC地址表来进行数据交换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主机PC1通过ARP请求获得网关路由器A的E0口MAC地址,在数据链路层PC1将IP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数据帧,路由器A从E0口接收到数据帧,把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去掉,并查找自己的路由表,寻找与目标IP地址相匹配的路由表项,根据路由表下一跳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E1口,在E1口路由器A重新封装成以太网帧,,从E1口接收到数据帧进入路由器B,再次把数据链路层的封装去掉,对目的IP地址进行与路由表匹配,根据路由表下一跳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E0口,发现目的网段与自己的E0口直接相连,通过ARP广播,路由器B获得目的MAC地址,路由器B再将ip数据包封装成以太网帧,封装完毕,将以太网帧从E0接口发往P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