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一个线程
Java提供了三种创建线程方法:
1.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
2.通过继承Thread类本身;
3.通过 Callable 和 Future 创建线程。
下面捋一捋:
1.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
创建一个类,继承Runnable接口,并重写Runnable的Run方法。
class New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在run方法中,我写的是使用for循环显示i值,每次显示堵塞0.5秒
for(int i = 0; i < 5; i++)
{
try
{
System.out.print("这是一个新线程,现在显示:" + i + "\n");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创建了一个NewThread类,它继承(实现)了Runnable接口,并重写了Runnable中的Run方法。
所以如果实例化一个NewThread类对象,它是有run方法的,但是直接调用Run方法,并不会启动一个新的线程。必须借助一个线程对象(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才能启动一个新的线程。
就像这样:
1.创建一个NewThread 对象,这个对象是实现了Runnable接口,并重写了run方法的:
NewThread Newthread = new NewThread ();
2.以Newthread 对象作为参数,创建一个Thread 类对象:
Thread t = new Thread(Newthread);
在上面的这行代码中,使用了Thread 一个构造方法,它的原型是:
Thread(Runnable threadOb);
Thread定义了几个构造方法,下面的这个也是经常使用的:
Thread(Runnable threadOb,String threadName);
3.最后,调用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启动一个新线程,它运行的是run()方法(不需要显示的调用run(()方法)
t.start(); //开始这个线程
合起来就是:
NewThread Newthread = new NewThread ();
Thread t = new Thread(Newthread);
t.start(); //开始这个线程
当然,也可以在创建NewThread类中,就完成上述步骤,即写一个构造方法包含上述步骤,这样在创建NewThread对象的时候,就已经启动一个新线程了:
NewThread ()
{
Thread t = new Thread(this);
t.start(); //开始这个线程
}
下面是主类: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Thread Newthread = new NewThread (); //创建一个NewThread 类,这时候已经启动了一个新线程
//跟NewThread 类中重写的run方法很像,稍微更改显示字符串
for(int i = 0; i < 5; i++)
{
try {
System.out.print("这是主线程,现在显示:" + i + "\n");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TODO 自动生成的 catch 块
e.printStackTrace();
}
}
}
}
运行效果:
2.通过继承Thread类
创建一个类,该类继承Thread类,然后创建一个该类的实例。
继承类必须重写**run()**方法,该方法是新线程的入口点。继承类的对象也必须调用start()方法才能执行。该方法尽管被列为一种多线程实现方式,但是本质上也是实现了 Runnable 接口的一个实例。
在上面的两种方式中,都有一个缺陷就是,在执行完任务之后无法获取执行结果。 如果需要获取执行结果,就必须通过共享变量或者使用线程通信的方式来达到效果,这样使用起来就比较麻烦。于是有了下面这种方法。
3.通过 Callable 和 Future 创建线程。
通过 Callable 和 Future 创建线程,可以在任务执行完毕之后得到任务执行结果。
参考链接:https://www.cnblogs.com/fengsehng/p/6048609.html
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