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中,盛延敏主要围绕着蚂蚁金服容器平台的双模容器落地路径,所能够提供的金融级云原生能力,以及所经历的实际严苛场景验证三个方面,分享了蚂蚁金服容器平台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敏捷响应业务更迭。
盛延敏 蚂蚁金服高级技术专家
基础设施架构变革 正彻底改变业务应用的交付模式
首先来回顾一下软件行业交付模式的演变历史。对于交付模式而言,最早大家比较关心IaaS层面的内容,以OpenStack、KVM或者VMWare等为代表的技术大行其道,这个阶段大家比较关心虚拟机,无论是应用还是分布式中间件,基本都是通过虚拟机来搭建和运维。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应用无状态化以及运维自动化的技术升级,软件交付来到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时代,大家所关注的中心上移到了PaaS领域,此时应用开发者重点关注自己所开发的应用,我们可以称之为Cloud-Ready时代,这个阶段中,无论是分布式应用、所使用的语言环境还是运维和监控,都统一地托管在PaaS平台之上的。在Cloud-Ready时代,如果想要支持多语言和多框架,就要提供语言和框架的技术规范化体系,例如buildpack。技术再向前发展,到了2013年,2014年左右,一家叫做Docker的公司走向了历史舞台,它将cgroup和namespace等技术实现了极致的产品化,创造性地提出了Docker image方式,此时软件交付的方式,应用程序本身和语言、技术栈以及框架紧密地耦合在一起了,此时就进入了CaaS时代,我们可以称之为Cloud-Native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无论是对于中间件还是微服务,完全都可以通过云原生的方式来实现,这就带来了架构、效率和运维体验的极致提升。
基于容器技术的“云原生”已成为事实标准
一直以来,容器技术所标榜的就是通过“集装箱”方式进行交付。将软件和产品打包成为标准化的镜像,而镜像就像是集装箱一样,可以帮助我们将软件托运到任何地方、任何环境,并通过一键拉起实现部署。现在,无论是技术社区、开发者还是云服务提供商,都在积极地拥抱和倡导基于容器技术的“云原生”时代。
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在2018年的调查显示“云原生生产环境应用增长200%,社区关注度和评估量增长近3倍”。当然,各个组织的关注点可能不同,但是却集中在技术可用性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上。这里以Kubernetes和Docker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的关注度在下图中也得到了非常明显的体现。
当谈到云原生的时候,大家不禁要问什么是云原生呢?是Kubernetes还是Docker?还是OCR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