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客,专为开发者而生,有问必答!
此文章来自区块链技术社区,未经允许拒绝转载。
智能合约的出现,给区块链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区块链也从一种账本形式,变成了下一代计算网络的雏形。这一章我们将聊聊智能合约的应用场景。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聊过,尼克·萨博对智能合约定义已经说的很清楚,智能合约不是一定要用区块链来实现,很久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比如微信和支付宝的信用卡自动还款,您可以认为他是一种智能合约。当还款日到了,还款条件也满足(支付宝的余额宝、微信支付余额或者银行储蓄卡中余额充足),系统会自动进行还款,这些都是智能合约,也没有使用区块链技术。
既然传统的计算架构可以满足智能合约,为什么区块链开始热炒智能合约了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任机制。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应该已经对区块链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区块链解释的中心思想就是“去中心化”,在现实世界,合约是些在纸上的,只有双方签字画押之后,人们才确认生效;在计算机世界中,合约是记录在代码中的。那智能合约在银行、支付宝、微信等中心化的系统中,就两大问题:
一、**的风险。回到刚才的例子,人们愿意相信银行的,但是同样的服务人们还愿意不愿意相信支付宝呢?毕竟这些证据都从高度保密的银行专向了支付宝系统中,他也有自己的“芝麻信用”,他会不会篡改呢?对很多人来讲这里就要先存个疑问了。
二、中心化信息互通。“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每家都是中心化的、孤岛的,总不能指望央行、阿里巴巴和腾讯都打通吧,就算用户有这个意愿,各家也肯定不想这么做,具体原因你懂的:)
那区块链技术又什么过人之处,可以赢得用户的信任呢?
这里恰恰就是我们刚刚提到两个中心化系统不能解决的问题。首先是不可篡改,这样就不需要担心合约的内容会被更改,是数据无法删除、修改,只能新增,保证了历史的可追溯,同时作恶的成本将很高,因为其作恶行为将被永远记录,同时拥有高可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