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的常用操作符,切片,内置方法
- 列表的创建:用中括号括起一堆数据,数据之间用逗号隔开,普通的列表就创建成功了
- 列表是一个有序的对象集合
- 列表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对象,如字符串、数字、列表
列表的常用操作符
算数操作符:’+’ 、 '*'
- 字符串可以用加号(+)来进行进行拼接,用乘号(*)来复制若干次,列表同样可以实现
成员关系操作符:‘in’ 、 'not in’
- in 和 not in 判断成员关系。注意:只能判断一个层次的成员关系
列表的切片
- 同内置函数range() 相似,列表的切片参数也有[start :stop :step]
- 切片不会生成一个新的list,对新list进行操作不会影响到原列表,当想复制出一个新的list并且不对原list造成影响也可以选择内置函数 copy()
列表常用的内置方法
-
索引值(index): 从列表中获取单个元素,它还有两个参数index(索引值,start,stop)
-
向列表中增加元素:
— append() 在末尾增加一个元素
— extend() 在末尾使用一个列表扩展一个列表
— insert() 在任意位置插入元素
-
在列表中删除元素:
— remove() 删除一个在列表中的元素
— pop() 默认弹出最后一个元素,也可以通过索引值弹出相应的元素
— clear() 清空列表
— del语句 删除列表,注意:del 语句不是列表的内置函数,放在这里是为了更好的理解
- count() 计算它的参数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
-
reverse() 将列表原地反转
-
sort() 用指定的方法对列表的成员进行排序,默认不需要参数,从小到大排序。这个内置函数有三个参数sort(func, key, reverse),其中默认 reverse = False
-
len() 用来检查有多少个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