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ontext-param里面读取的配置文件和DispatcherServlet里面读取配置文件的差别
applicationContext.xml 和 dispatch-servlet.xml形成了两个父子关系的上下文,
1) 一个bean如果在两个文件中都被定义了,如两个文件中都定义了component scan扫描相同的package, spring会在application context和 servlet context中都生成一个实例,他们处于不同的上下文空间中,他们的行为方式是有可能不一样的。
2) 如果在application
context和 servlet context中都存在同一个
@Service 的实例, controller(在servlet
context中) 通过 @Resource引用时, 会优先选择servlet context中的实例。
ApplicationContext.xml 是spring
全局配置文件,用来控制spring 特性的
dispatcher-servlet.xml 是spring
mvc里面的,控制器、拦截uri转发view
2.@ComponentScan主要就是定义扫描的路径从中找出标识了需要装配的类自动装配到spring的bean容器中
3.ModelMap对象的
addAttribute,put两个方法的区别就是 addAttribute是不允许添加空值的key,put是允许的,是通过键值传输数据。
4.应用程序服务器提供的是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调用的方法,Web服务器专门处理HTTP请求,但是应用程序服务器是通过很多协议来为应用程序提供商业逻辑。
前后端分离与不分离的区别在于,不分离时应用服务器提供页面,并且Ajax的动态刷新功能在分离和不分离当中都存在。
5.Web-INF下的内容受服务器的保护,因为其中的内容比较重要,用户不能直接访问,这里的内容不能被轻易修改。
6.Factory:用于Mybatis的出现和Spring的管理。
7.Bean:利用Factory来创建实现类。
8.Content Type:将Java对象转化成JSON表示
9.@RequestMapping:在Spring MVC 中使用 @RequestMapping 来映射请求,也就是通过它来指定控制器可以处理哪些URL请求来映射请求。
10.Datasource:
Java中用动态代理实现标准的DataSource数据源连接池,这样比传统的访问数据库创建连接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是获取数据池中已经初始化的连接,节约资料的消耗,提高效率。连接数据池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包装类实现,另一种是通过包装类实现。
11.访问控制器的方法步骤:
1. 定位到主机IP
2. 定位到项目地址
3. 定位到controller
4. 定位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