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内金融行业市场化进程持续加快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技术的应用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各大金融机构在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同时,如何科学、高效地管控应用开发的投入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一步提升交付质量和IT治理水平变得尤为关键。
当前金融行业在软件开发及管理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行政预算管理主要基于专家经验,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如何在保证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投入的同时避免浪费,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
●费用测算过程缺乏依据,导致相关各方在产生分歧时难以达成共识,也为日后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带来隐患;
●在项目计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方法评估软件规模及合理的资源代价,使得项目管理没有有效抓手,最终只能关注是否按时交付以及投产后是否发生了生产问题。而诸如“项目的合理工作量及工期是多少?”、“变更对项目的影响是多大?”、“目前项目的进度或者质量是否存在风险?”等问题难以回答,项目管控的有效性更多依赖项目经理的个人能力而非制度;
●传统的基于人天核定项目费用的方式,难以有效评价用户价值与成本的关系,供应商也缺乏足够的动力提升自身能力;
●缺乏客观评价系统“价值”的方法,制约了项目后评估、系统有效性评价等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难以形成科技工作持续改进的闭环
相关标准与方法
上述问题并非金融行业所独有,而是在软件开发领域普遍存在。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软件工程领域的专家一直寻求找到科学的方法对软件开发工作进行有效地度量和评估,进而全面提升软件项目的开发效能和管控水平。
在上世纪70年代,IBM的工程师针对金融行业大型系统开发,提出了功能点方法的原型,用于评估软件的规模和价值,并进而推算所需的资源代价。随着功能点方法在各大行业,特别是金融行业的成功应用并成为国际标准,各种基于功能点方法的软件工作量及费用量化评估方法也逐渐兴起。上世纪80年代,软件工程大师CaperJones在《Programming Productivity》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用基准比对(benchmarking)方法进行软件评估的思想,为软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