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则在基于对象的基础上增加了多态性。所谓多态,就是可以用统一的方法对不同的对象进行同样的操作。当然,这些对象不能完全不同,而需要有一些共性,只有存在了这些共性才可能用同样的方法去操作它们。我们从 C++ 通常的实现方法的角度来看,A 和 B 在继承关系上都有共同的祖先 R ,那么我们就可以把 A 和 B 都用对待 R 的控制方法去控制它们。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程序是什么?程序 = 算法 +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数据就是一个个比特的组合;代码的执行流程就是顺序、分支、循环的程序结构的组合。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就是用程序结构的组合去重新排列数据的组合,得到结果。为了从庞大的输入数据(从 bit 的角度上看,任何输入数据都可能非常的庞大),通过代码映射到结果数据。我们就必须用合理的数据结构把这些比特数据组合起来,形成数量更少的单元。这些单元,就是对象。对象同时也包括了对它进行操作的方法。这样,我们完成了一次封装,就变成了:程序 = 基于对象操作的算法 + 以对象为最小单位的数据结构封装总是为了减少操作粒度,数据结构上的封装导致了数据数据的减少,自然减少了问题求解的复杂度;对代码的封装使得代码得以复用,减少了代码的体积,同样使问题简化。
面向对象的本质就是让对象有多态性,把不同对象以同一特性来归组,统一处理。至于所谓继承、虚表、等等概念,只是实现的细节。
什么是面向对象思想?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3-04-06 20:39:53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