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主要是整理了上节命令行打断点中一些常用的命令行和fiddler的内置命令。
命令行
- 修改Request:bpu http://www.cnblogs.com (拦截发给指定服务器的请求) -----breakpoint url的简称
- 清除断点拦截:bpu
- 修改Response:bpafter http://www.cnblogs.com(拦截指定服务器返回的session) -----breakpoint after的简称
- 清除断点拦截:bpafter
- 执行所有中断:go -----去吧,皮卡丘~~
- 根据请求方法设置断点:bpm post -----breakpoint method的简称
- 根据请求状态设置断点:bps 200 -----breakpoint status的简称
- 忘记命令:bp -----breakpoint的简称
清除断点拦截:bpu/bpafter/bpm/bps命令后面不接参数,就表示清除断点拦截
状态面板
输入命令的位置:
回车后:
说明请求之前的断点设置成功,在浏览器输入该域名下的请求,都会被fiddler拦截。
使用命令行设置断点的步骤
1)输入命令:“命令 + url”
2)修改请求或者响应结果的内容
3)页面查看结果
- 取消断点 则只需要执行对应的命令即可
5)如果忘记了命令,可以在命令行中输入bp 会以对话框的形式显示所有的命令,如下图所示:
最后附上fiddler的内置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