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
X丶IAo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专栏收录文章
- 默认排序
- 最新发布
- 最早发布
- 最多阅读
- 最少阅读
-
桥接模式
原文链接1 原文链接2 桥接模式是指将代码的实现部分与抽象部分进行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将抽象(Abstraction)与实现分离,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也就是说桥接模式的实现至少都需要两个抽象类与实现类,同时实现类去完成抽象类中的方法操作,同时在一个抽象类或者其对应的实现类中去维护另一个抽象类与实现类的对象或者指针;以手机和操作软件为例:不同的手机品牌都需要通讯录,而如果每一个通讯里都去继承该手机品牌完成通讯录的实现需要进行很多的实现,而如果在手机品牌中维护一个通讯录的基类,则可以减少代码的编写量原创 2021-01-19 19:47:32 · 112 阅读 · 0 评论 -
适配器模式
原文链接 适配器模式是指当存在A和B两个类时,B类的接口不同于A,但又希望在调用时与A相同的代码同时可以调用B的代码;便可以采用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对于已经存在的类的补救办法,事项两个类的融合; 因此构造器的实现至少要具备三个类,已经有的类A、B,同时要新写一个类C用于完成B接口到A接口的转化;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class ClassA { public: ClassA(){}; ~ClassA(){}; virtual原创 2021-01-05 16:02:45 · 103 阅读 · 0 评论 -
构造者模式
原文链接 构造者模式是指一个由多个简单的对象一起构造为一个复杂的对象,使得在对象的创建时可以由一个相同的流程创造出多个不同的对象进行使用; 以汽车为例:暂时将汽车的组成分为:钢材、发动机、玻璃和座椅;当我们构建不同品牌的汽车时只需要输入该汽车的组成部分的相关标识即可完成对该品牌汽车的组装;同时也也可以获取多个汽车品牌的汽车对象; //汽车组成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string> //组成基类 class ZuChengClass { publ原创 2021-01-05 15:10:03 · 123 阅读 · 0 评论 -
工厂模式整理
工厂模式 原文参考1 原文参考2 所谓工厂便是用于生产,在工厂模式中便是用于一个或者多个判断条件用于产生对象的方法,采用工厂模式可以创建多个基于一个父类的子类对象,返回父类对象用于使用; 工厂模式的实现方式可分别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实现: 简单工厂模式组成: 工厂类:固定接口,根据条件产生子类指针返回父类指针 产品的公用父类:所有产品需要集成该父类 产品的具体类(具体类需要集成自公用父类):产品的具体实现 产品父类: 头文件: class ProductFather {原创 2020-12-22 20:28:24 · 160 阅读 · 0 评论 -
单例模式
C++单例模式 整体文章参考 单例模式的目的是为某个类提供全局的唯一访问点,也就是说全局只有一处可以进行该类的初始化,所以在编写该类时需要将该类的构造和析构函数进行private;在该类中创建一个该类的静态对象与获取该对象的静态函数;当在其他地方在用该类进行初始化时,便会初始化失败; 懒汉模式: 懒汉模式的区别在于使用时在创造,但该方式需要考虑线程安全 //头文件实现 class CInstanceClass { public: static CInstanceClass * Instance(); pr原创 2020-12-21 16:31:56 · 153 阅读 · 0 评论 -
观察者模式个人理解
个人理解: (按照个人理解,重新将各个组成重新命名) 观察者模式组成: 数据发放者:管理所有要接受系统事件的数据处理单元,完成数据发放和成员的添加移除; 数据处理单元基类:纯虚类,定义数据处理者需要具备的函数方法,使得数据发放者可以在掉用时统一掉用,完成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单元:具备共同的基类和完成系统事件的统一数据处理,如果该类直接继承的不是数据处理基类,则需要在实现过程中掉用父类的函数,避免无效...原创 2020-02-20 12:20:00 · 15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