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nux的HTTP服务搭建(详细)

这篇博客详细介绍了如何在Linux系统上搭建HTTP服务,包括Apache服务器的配置、静态网页与动态网页的区别、HTTP状态码解析。同时,讨论了HTTPS的安全特性,以及配置SSL证书的步骤。此外,还讲解了虚拟目录和用户控制,以及动态网站的搭建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al)超文本传输协议,默认端口号80,是互联网上最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
HTTP协议是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它不仅保证计算机正确快速地传输超文本文档,还确定传输文档中的哪一部分,以及哪部分内容首先显示(如文本先于图形)等。

什么是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
静态网页:每个网页中都有一个固定的URL,后缀常为htm、HTML等,网页内容一旦发布,都是直接保存在网站中的,不会有变动。
动态网页:与后台数据库有交互,可以实现用户的注册登录, 用 php,java,python等语言编写,有较强的实时性。

1.应用层使用HTTP协议。
2.HT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文档格式。
3.浏览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URI)

格式: http://192.168.11.128:80
域名 端口默认为80

响应格式:通过报文返回一个状态码
–200 正常,请求成功
–401 静止访问,未授权(没有登录或者登陆失败)
–403 禁止访问,通常代表已认证通过,但没有访问权限
–404 未找到资源
–500 服务器内部错误(服务器内部出现问题,服务器内部故障,或者访问过多没有显示就可能会出现500错误)

Apache的主配置文件:
Vim /etc/httpd/conf/httpd.conf
httpd.conf配置文件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
全局环境
主服务器配置
虚拟主机

配置路径: /etc/httpd/*
主配置目录: /etc/httpd/conf
子配置目录: /etc/httpd/conf.d(apache是一个模块化的一个配置服务,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每个模块进行一些配置,不仅对程序本身进行模块化配置对配置文件也进行了模块化配置)

先开始一个简单的实验:

实验思路: 装包—配置—起服务—测试

挂载光盘
mount /dev/sr0 /mnt

配置yum仓库:

[root@localhost ~]# vim /etc/yum.repos.d/base.repo
[base]
name=base
baseurl=file:///mnt
gpgcheck=0
Enable=1  开机后启用
1.yum install httpd -y  安装
2.Systemctl restart httpd   重启
3.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关闭防火墙
4.setenforce 0
5.Vim /var/www/html/index.html  编写文件  写个hello
6.用IE浏览器搜索服务器地址,网页中出现hello

实验完成

可以用Systemctl status httpd -l 进行检查

三种搭建静态网页: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