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系统的任务 |
---|
分解消息为可管理的模块,并且能够将其有效的通过介质传输 |
与网络适配器硬件连接 |
寻址,发送端能够定位接收端的计算机,接收端计算机能够识别要接受的数据 |
路由选择,将数据路由到目的计算机所在的子网中 |
执行错误控制、流量控制和确认 |
从应用程序接收数据并传输到网络 |
从网络中接收数据并传输到应用程序 |
TCP/IP模型层名 | 作用 | 数据包名称 |
---|---|---|
网络访问层 | 提供了与物理网络连接的接口,针对传输介质设置数据的格式,根据硬件的物理地址实现数据的寻址,对数据在物理网络中的传递提供错误控制 | 帧 / 访问层的最低子层转化为比特流 |
网际层 | 提供独立于硬件的逻辑寻址,实现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的转换,让数据能够在具有不同物理结构的子网之间传递,支持网间(多个局域网相互连接而成的较大的网络)的数据传递,提供路由功能来降低流量 | 数据报 |
传输层 | 为网络提供了流量控制、错误控制、确认服务。充当网络应用程序的接口 | 分段、数据报 |
应用层 | 为网络排错、文件传输、远程控制、Internet操作提供了应用程序,支持应用编程接口(API),使针对特定操作系统编写的程序能够访问网络 | 消息 |
OSI模型层名 | |
---|---|
应用层 | 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接口,支持文件传输、通信功能的网络应用 |
表示层 | 把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管理数据加密与压缩 |
会话层 | 在计算机的通信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会话 |
传输层 | 为网络提供错误控制和数据流控制 |
网络层 | 支持逻辑寻址和路由选择 |
数据链路层 | 提供与网络适配器相连的接口,维护子网的逻辑链接 |
物理层 | 把数据转换为传输介质上的电子流或模拟脉冲,并且监视数据的传输 |
基本场景:
- 数据从工作在应用层的协议、网络服务、应用编程接口(API),通过TCP或UDP端口传递到两个传输层协议中的一个。程序可以根据需要通过TCP或UDP访问网络。
- 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更加复杂的流量控制和错误控制,确保数据的发送质量,比UDP可靠,但是慢
- UDP是无连接的协议,把错误控制的责任交给了应用
- 数据分段传递到网际层,IP协议再次使用逻辑寻址信息,并且把数据封装为数据报
- IP数据报进入到网络访问层,传递到与物理网络相连接的软件组件,访问层创建了一个或者多个帧,从而进入到物理网络,帧包含物理地址信息(由网际层的ARP协议得到的,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 数据帧被转化为比特流,通过网络介质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