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的命名方式与JS其实有异曲同工,运用 var 与 const 可以在变量名后加类型 如不加则自己判断类型
//第一种,指定变量类型,声明后若不赋值,使用默认值。
var v_name v_type
v_name = value
//第二种,根据值自行判定变量类型。
var v_name = value
//第三种,省略var, 注意 :=左侧的变量不应该是已经声明过的,否则会导致编译错误。
v_name := value
// 例如
var a int = 10
var b = 10
c := 10
多变量声明
//类型相同多个变量, 非全局变量
var vname1, vname2, vname3 type
vname1, vname2, vname3 = v1, v2, v3
var vname1, vname2, vname3 = v1, v2, v3 //和python很像,不需要显示声明类型,自动推断
vname1, vname2, vname3 := v1, v2, v3 //出现在:=左侧的变量不应该是已经被声明过的,否则会导致编译错误
// 这种因式分解关键字的写法一般用于声明全局变量
var (
vname1 v_type1
vname2 v_type2
)
//实例如下:
package main
var x, y int
var ( // 这种因式分解关键字的写法一般用于声明全局变量
a int
b bool
)
var c, d int = 1, 2
var e, f = 123, "hello"
//这种不带声明格式的只能在函数体中出现
//g, h := 123, "hello"
func main(){
g, h := 123, "hello"
println(x, y, a, b, c, d, e, f, g, h)
}
以上实例执行结果为:
0 0 0 false 1 2 123 hello 123 hello
变量的 值类型和引用类型
值类型:
所有像 int、float、bool 和 string 这些基本类型都属于值类型,使用这些类型的变量直接指向存在内存中的值。
当使用等号 = 将一个变量的值赋值给另一个变量时,如:j = i,实际上是在内存中将 i 的值进行了拷贝
引用类型:
值类型的变量的值存储在栈中。
一个引用类型的变量 r1 存储的是 r1 的值所在的内存地址(数字),或内存地址中第一个字所在的位置。
全局变量与块级变量区别(暂时):
//如果你声明了一个局部变量却没有在相同的代码块中使用它,同样会得到编译错误,例如下面这个例子当中的变量 a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var a string = "abc"
fmt.Println("hello, world")
}
//尝试编译这段代码将得到错误 a declared and not used
//此外,单纯地给 a 赋值也是不够的,这个值必须被使用,所以使用
fmt.Println("hello, world", a)
//会移除错误。
//但是全局变量是允许声明但不使用。 同一类型的多个变量可以声明在同一行,如:
var a, b, c int
使用 := 赋值操作符:
如果你在定义变量 a 之前使用它,则会得到编译错误 undefined: a。
如果你声明了一个局部变量却没有在相同的代码块中使用它,同样会得到编译错误
var a, b int
var c string
a, b, c = 5, 7, "abc"
//上面这行假设了变量 a,b 和 c 都已经被声明,否则的话应该这样使用
a, b, c := 5, 7, "abc"
常量
显式类型定义: const b string = “abc”
隐式类型定义: const b = “abc”
多个相同类型的声明可以简写为:
const c_name1, c_name2 = value1, value2
常量还可以用作枚举
const (
Unknown = 0
Female = 1
Male = 2
)
转载至菜鸟教程http://www.runoob.com/go/go-constant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