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等性总结
HTTP/1.1中对幂等性的定义是:一次和多次请求某一个资源对于资源本身应该具有同样的结果(网络超时等问题除外)。
- 也就是说,其任意多次执行对资源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均与一次执行的影响相同。
这里需要关注几个重点:
- 幂等不仅仅只是一次(或多次)请求对资源没有副作用(比如查询数据库操作,没有增删改,因此没有对数据库有任何影响)。
- 幂等还包括第一次请求的时候对资源产生了副作用,但是以后的多次请求都不会再对资源产生副作用。
- 幂等关注的是以后的多次请求是否对资源产生的副作用,而不关注结果。
- 网络超时等问题,不是幂等的讨论范围。
- 幂等性是系统服务对外一种承诺(而不是实现),承诺只要调用接口成功,外部多次调用对系统的影响是一致的。声明为幂等的服务会认为外部调用失败是常态,并且失败之后必然会有重试。
幂等的不足
幂等是为了简化客户端逻辑处理,却增加了服务提供者的逻辑和成本,是否有必要,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具体分析,因此除了业务上的特殊要求外,尽量不提供幂等的接口。
- 增加了额外控制幂等的业务逻辑,复杂化了业务功能;
- 把并行执行的功能改为串行执行,降低了执行效率。
保证幂等策略
幂等需要通过唯一的业务单号来保证。也就是说相同的业务单号,认为是同一笔业务。使用这个唯一的业务单号来确保,后面多次的相同的业务单号的处理逻辑和执行效果是一致的。 下面以支付为例,在不考虑并发的情况下,实现幂等很简单:①先查询一下订单是否已经支付过,②如果已经支付过,则返回支付成功;如果没有支付,进行支付流程,修改订单状态为‘已支付’。
防重复提交策略
上述的保证幂等方案是分成两步的,第②步依赖第①步的查询结果,无法保证原子性的。在高并发下就会出现下面的情况:第二次请求在第一次请求第②步订单状态还没有修改为‘已支付状态’的情况下到来。既然得出了这个结论,余下的问题也就变得简单:把查询和变更状态操作加锁,将并行操作改为串行操作。
乐观锁
如果只是更新已有的数据,没有必要对业务进行加锁,设计表结构时使用乐观锁,这样既能保证执行效率,又能保证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