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结构体使用

结构体有何作用
(1)有机地组织了对象的属性。
 
比如,在STM32的RTC开发中,我们需要数据来表示日期和时间,这些数据通常是年、月、日、时、分、秒。如果我们不用结构体,那么就需要定义6个变量来表示。这样的话程序的数据结构是松散的,我们的数据结构最好是“高内聚,低耦合”的。所以,用一个结构体来表示更好,无论是从程序的可读性还是可移植性还是可维护性皆是:
(2)以修改结构体成员变量的方法代替了函数(入口参数)的重新定义。
(3)结构体的内存对齐原则可以提高CPU对内存的访问速度(以空间换取时间)。

2. 结构体成员变量内存对齐
 所以,结构体成员变量的放置顺序影响着结构体所占的内存空间的大小。一个结构体变量所占内存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其成员变量所占空间之和。如果一个用户程序或者操作系统(比如uC/OS-II)中存在大量结构体变量时,这种内存占用必须要进行优化,也就是说,结构体内部成员变量的排列次序是有讲究的。
	结构体成员变量到底是如何存放的呢?
	在这里,我就不卖关子了,直接给出如下结论,在没有#pragma pack宏的情况下:
	 
	原则1  结构(struct或联合union)的数据成员,第一个数据成员放在offset为0的地方,以后每个数据成员存储的起始位置要从该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开始(比如int在32位机为4字节,则要从4的整数倍地址开始存储)。
	原则2  结构体的总大小,也就是sizeof的结果,必须是其内部最大成员的整数倍,不足的要补齐。
   *原则3  结构体作为成员时,结构体成员要从其内部最大元素大小的整数倍地址开始存储。(struct a里存有struct b,b里有char,int,double等元素时,那么b应该从8的整数倍地址处开始存储,因为sizeof(double) = 8 bytes)
	所以,无论你是在VC6.0还是Keil C51,还是Keil MDK中,当你需要定义一个结构体时,只要你稍微留心
	结构体成员变量内存对齐这一现象
	,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约MCU的RAM。这一点不仅仅应用于实际编程,在很多大型公司,比如IBM、微软、百度、华为的笔试和面试中,也是常见的。

来源: http://www.openedv.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512&extra=page%3D1%26filter%3Ddigest%26digest%3D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