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头来,事实上,解决许多几何问题的好方法是"把它转换成代数"。
这种做法最著名的例子是使用笛卡儿坐标。
例如,如果想把一个圆对经过圆心的直线L作反射,再逆时针旋转40度,然后再对同一直线L反射一次。
这个问题的一种做法是把它可视化如下:
想象这个圆是用薄的木片做的。
不必对此直线反射,而可以(通过木片外的第3维)绕L旋转180度。
再把所得的结果翻一个面,其实,如果对木片的厚度忽略不计,翻面并不起作用。
现在如果从木片下方往上看,并且让它逆时针旋转40度,则从原来的位置看,木片是顺时针旋转了40度,现在再把木片翻回来,即绕L在第3维里再旋转180度,总的效果就是顺时针方向旋转40度。
不同的数学家利用上面这种论证方法的意愿与能力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您还不能充分可视地看出上面这种论证肯定是对的,就会喜欢按照代数途径,即利用线性代数和矩阵理论的方法(详见(I.3 ~ 3.2))。
开始是把圆看成适合x2 + y2≤ 1的数对(x, y)的集合。
那两个变换,即对通过圆心的直线L的反射,以及旋转40度都可以用2 x 2的矩阵来表示。
有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纯粹代数的法则把矩阵乘起来,而且这个法则就是这样来设计的,使之有这样的性质:如果矩阵A代表一个变换R(比如说是反射),而矩阵B表示另一个变换T,则乘积AB就表示先作T再作R所得的变换。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解决上面的问题:写出相应于这些变换的矩阵,把它们乘起来,再看是什么变换相应于这个乘积。
几何问题就这样转换成了一个代数问题,并且代数地解决。
这样,尽管我们可以在几何与代数之间找出有用的区别,可是不要以为二者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
事实上,数学的一个主要的分支就叫做代数几何[IV.4]。
而上面的例子说明,时常可以把一点数学从代数变成儿何,反过来也一样。
不论如何,在代数和几何的思维方式之间有确定的区别——一个比较注意符号,一个比较注意图像——这一点对于决定数学家追随哪个研究方向,有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