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测试杂谈

本文分享了参与微信小程序项目测试的心得体会,包括版本类型、前后端分离架构、微信服务通知逻辑、小程序码兼容性问题等。强调测试人员需关注前后端交互,自动化测试重点在接口层,同时提出了对小程序未来发展的思考。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近两个月参与了一款微信小程序的项目,团队人少,除了测试的活儿之外还杂七杂八地推动很多问题,小有所得。网上有一些介绍小程序测试的文章,大多是偏测试工具角度,从小程序产品特性展开的测试经验分享比较少。我写了一篇大杂烩供同行消遣

1. 小程序产品的版本类型

小程序分为三种版本类型:开发版,体验版,正式版。

开发版和体验版无需审核,需要给微信号配置权限,通过扫小程序的二维码才能访问。正式版需要通过微信审核流程,也就是说,在开发阶段,产品还未成型开始,无论你想怎么折腾,微信都有办法知道。这可不像你在网上找了个框架或是工具,在本地怎么玩都没人知道。微信小程序开发者工具使用之前就要扫码的。开发版和体验版的区别,在于开发版小程序的二维码有效期比较短。

项目中,我们一般会准备三套环境。开发版访问测试环境,体验版访问预发布环境,正式版访问生产环境。

2. 前后端分离的技术架构

小程序产品大多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技术架构。虽说前端也有逻辑处理,更多是为了优化体验做缓存,关键流程和状态流转还是要通过调用后端接口来落地的。接触过前后端分离的Web 或 App 项目的测试人员,在小程序产品的测试中是很容易上手的。

RESTful API,http/https 协议,json 数据传输,websocket 协议… 这些基础知识就是测试人员必修课了。还要加强问题的分析和定位能力。发现问题时,需要快速判断是前端,后端,又或是第三方组件的问题。由于小程序产品有不同类型的版本,还需要排除是否不是最新的开发版,是否是多个环境未处理好导致串数据了… 而快速定位问题,需要依据完备的日志。不光是后端接口日志,前端页面在捕获到特殊的客户端异常时也应该上报。这往往是开发人员容易疏忽的地方。

开发架构和团队情况决定了测试策略。小程序的 UI 测试更多是让产品和设计人员去做,测试人员需要关注前后端交互,后端接口测试自动化,兼容性测试等工作。诸如前端是否在应该做缓存的地方没有做,而是频繁调用接口,影响网络体验?… 

虽说小程序的 UI 自动化是可行的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