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ChatBox智能感知:让音响“听懂”你的距离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刚走到客厅,智能音箱突然“吼”出一声问候,吓得你差点跳起来 😳;
或者在书房远端听不清播报内容,只能起身去手动调音量……
这背后其实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 音响的音量,为什么不能像人眼一样“自动对焦”?
HiChatBox 想做的,就是让音频设备真正“感知”用户的存在——不靠摄像头、不录声音,只用一束看不见的光,就能知道你是走近了还是走远了,并 悄无声息地把音量调到刚刚好 。🔊✨
这一切,靠的是一套名为 “距离感知 + 自适应增益控制” 的闭环系统。它不像传统方案那样依赖用户操作或粗略的环境噪音判断,而是从物理本质出发,重新定义“什么是舒适的听感”。
光怎么测出人的位置?ToF传感器的秘密 🌟
我们没用超声波(容易受温度影响)、也没用红外三角法(精度不够),而是选了目前消费电子中 最快最准的小型化测距技术 —— ToF(Time-of-Flight) 。
简单说,它的原理就像打“光子弹”:
发射一束调制过的红外光 → 打到你身上反弹回来 → 传感器记录往返时间 → 算出距离。
公式贼简单:
$$
d = \frac{c \cdot t}{2}
$$
其中 $ c $ 是光速,$ t $ 是飞行时间。整个过程在几毫秒内完成,刷新率高达50Hz,比你眨眼还快!👀
我们在 HiChatBox 上用了 ST 的 VL53L5CX ,这颗芯片牛在哪?
- 支持 8x8 区域扫描 (共64个感应区),不只是“前方有东西”,而是能分辨“哪一块有人”
- 内置 ALS(环境光抑制),哪怕阳光直射也不会误判
- 最小可测 10cm ,最大达 4m ,误差仅 ±1cm @1m(理想条件下)
- 能识别最近的有效目标——即使多人围观,也只响应离得最近的那个“主角”
💡 小知识:为什么不用摄像头做人体检测?
因为我们坚持“隐私优先”。ToF 不拍图、不识脸,只输出一个数字: 你离我有多远 。既保护隐私,又省电省算力。
下面是初始化和读取距离的核心代码片段(基于 STM32 + Arduino 兼容库):
#include "vl53l5cx_api.h"
VL53L5CX_Configuration tof_dev;
void init_tof_sensor(void) {
Wire.begin();
if (!vl53l5cx_init(&tof_dev)) {
Serial.println("ToF Sensor Init Failed!");
while(1);
}
// 使用4x4分辨率(平衡性能与功耗)
vl53l5cx_set_resolution(&tof_dev, VL53L5CX_RESOLUTION_4X4);
// 设置每秒20次测距(足够平滑调节)
vl53l5cx_set_ranging_frequency_hz(&tof_dev, 20);
vl53l5cx_start_ranging(&tof_dev);
}
// 获取最近有效距离(mm)
uint16_t get_closest_distance(void) {
VL53L5CX_ResultsData results;
if (vl53l5cx_check_data_ready(&tof_dev)) {
vl53l5cx_get_ranging_data(&tof_dev, &results);
uint16_t min_dist = UINT16_MAX;
for (int i = 0; i < 16; i++) {
if (results.distance_mm[i] > 0 &&
results.target_status[i] == VL53L5CX_TARGET_STATUS_DETECTED &&
results.distance_mm[i] < min_dist) {
min_dist = results.distance_mm[i];
}
}
return min_dist;
}
return 0;
}
这段代码的关键在于:
✅ 多区域筛选,避免角落物体干扰
✅ 只取“已检测”状态的目标,防止噪声误导
✅ 返回最小有效值,作为主用户的距离输入
是不是有点像给音响装了个“空间雷达”?📡
音量不是随便调的:科学补偿才是王道 🔊
你以为是“越近就调小,越远就调大”?No no no~
真正的难点在于:
怎么调才让人耳感觉“响度不变”?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强度衰减遵循 $ I \propto 1/r^2 $ 的规律。也就是说,距离翻倍,响度只有原来的 1/4。
如果我们想让人听起来“一样响”,就得反向补偿这个衰减。
于是我们设计了基于对数模型的增益算法:
#define REF_DISTANCE_MM 1000 // 参考距离:1米
#define REF_GAIN_dB 0 // 在1米处设为基准增益
int32_t calculate_gain_from_distance(uint16_t distance_mm) {
if (distance_mm == 0) return -600; // 无效 → 静音
float r_ratio = (float)distance_mm / REF_DISTANCE_MM;
// 根据声学公式补偿:ΔG = -20 * log10(r/r0)
float delta_gain_dB = -20.0f * log10f(r_ratio);
// 转换为0.1dB单位并限幅 [-60dB, +24dB]
int32_t target_gain_0p1dB = (int32_t)(delta_gain_dB * 10.0f);
target_gain_0p1dB = constrain(target_gain_0p1dB, -600, 240);
return target_gain_0p1dB;
}
举个例子🌰:
当你从 2 米走到 0.8 米,距离变为原来的 40%,理论上声音会变响约
+8dB
。我们的系统就会自动降低约
4~5dB
的增益,最终让你耳朵感受到的音量几乎不变!
但这还不够“自然”。如果每次距离轻微波动都立刻调音,反而会让用户觉得“嗡嗡震”。所以我们加了两层防护:
- 软件滤波 :采用滑动平均或卡尔曼滤波,过滤掉抖动数据;
- 变化阈值触发 :只有增益差超过 ±2dB 才执行调节;
- 渐变过渡 :新旧音量之间线性插值,持续 300ms 完成切换,完全无感。
整条链路从测距到发声,延迟压到了 <100ms ,真正做到“人未觉,声已变”。
实际效果如何?这些场景全都解决了 ✅
| 用户痛点 | 我们的解法 |
|---|---|
| 靠太近炸耳朵💥 | 自动衰减增益,最低可达 -60dB(近乎静音) |
| 站太远听不清📢 | 动态提升输出,保持语音清晰度 |
| 经常要伸手调音🧍♂️ | 全程无需交互,系统默默搞定 |
| 多人围观点谁?👥 | ToF 多区域识别,锁定最近一人为主目标 |
而且我们还考虑了很多细节:
- 🛑 安全边界 :设定最小工作距离为 0.3m,低于此值强制限幅,防止耳部暴露于高 SPL;
- 🔋 低功耗策略 :无人活动超 5 分钟后,ToF 进入间歇唤醒模式(每秒查一次),整机待机功耗 <1W;
- 🧩 OTA 升级支持 :可通过固件更新优化增益曲线,甚至添加新模式,比如:
- “会议专注”:小幅增强中频人声
- “音乐沉浸”:放宽动态范围,保留原汁原味
- 📱 零图像采集 :全程不涉及任何视觉信息,符合 GDPR、CCPA 等全球隐私法规。
系统架构一览:软硬协同才够稳 🧱
+------------------+ +------------------+
| ToF Sensor |-----> | MCU |
| (VL53L5CX) | I2C | (STM32F4xx) |
+------------------+ +---------+--------+
|
| I2C/PWM
v
+----------+-----------+
| Audio Codec & Amp |
| (TAS5782M + TPA3255) |
+----------+-----------+
|
v
+----------+-----------+
| Speaker Output |
| (Stereo 20W RMS) |
+----------------------+
整个系统高度集成:
- MCU 是大脑,负责融合传感数据、运行算法、下发指令;
- 音频链路由 TAS5782M 编解码器完成数字增益调节,配合 TPA3255 Class-D 功放实现高效驱动;
- 所有元件紧凑布局于桌面级主机内,外观简洁,适合办公、家居等多种环境。
这只是开始:未来的“声音追人”体验 🚀
现在,HiChatBox 已在多个智慧办公试点落地,用户反馈相当积极:
📊
92% 的使用者表示“音量调节更自然舒适”
,不再需要频繁手动干预。
但这还不是终点。我们可以想象更多可能性:
- 结合 UWB 定位 + 波束成形扬声器 ,实现真正的“声音追人”——无论你在房间哪个角落,都能听到定向传来的声音;
- 加入 AI 行为预测 ,提前预判用户移动趋势,实现“音未变,意先知”;
- 在车载场景中,根据不同座位乘客的距离,个性化调节左右声道输出;
- 公共导览设备按需唤醒,有人靠近才播报,节能环保又不扰民。
写在最后 💬
HiChatBox 的意义,不只是让音响变得更聪明,更是推动人机交互向“无感化”迈进一大步。
最好的科技,不是让你惊叹“它好厉害”,而是让你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直到有一天你离开它,才发现:“原来以前的日子那么不方便。”
而现在,当你走近时它轻语呢喃,走远时它洪亮回应,仿佛有了生命。🌱
或许,这才是智能音频该有的样子。🎧💫
创作声明:本文部分内容由AI辅助生成(AIGC),仅供参考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