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器模式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为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适配器模式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转换匹配,目的是复用已有的功能,而不是来实现新的接口。
适配器里面也可以实现功能,称这种适配器为智能适配器。
适配器通常是一个类,一般会让适配器去实现Target接口,然后在适配器的具体实现里面调用Adaptee。


由于适配器是结构型设计模式,所以变体很多,典型的组合型,继承型,更有双向适配器模式。

下面举一个组合型的例子:

说我现在有一个客户端需要使用一个两口的插座给手机充电,但是现在只有一个三口的插座,所以客户端的需求就是希望服务端提供一个转换器,将三口插座转为两口插座,这个转换器就是适配器。

三口插座:

  1. /*
  2.  * 被适配的对象
  3.  */
  4. public class Adaptee {
  5.     
  6.  // 一个已经存在的功能,但是很遗憾没办法被客户使用
  7.  public void interfaceA() {
  8.        System.out.println("目前只有一个三口插座");
  9.    }
  10.  
  11. }

目标接口:

  1. public interface Target {
  2.     // 定义接口B,可以被客户使用
  3.    void interfaceB();
  4. }

适配器:

  1. /**
  2.  * 这是一个适配器
  3.  * @author rao
  4.  *
  5.  */
  6. public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
  7.     private Adaptee adaptee;
  8.    
  9.  public Adapter(Adaptee adaptee){
  10.       this.adaptee = adaptee;
  11.    }
  12.    @Override
  13.     public void interfaceB() {
  14.       adaptee.interfaceA();
  15.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个可以将三口插座转为两口的转换器");
  16.  }
  17.  
  18. }

Client:

  1. /*
  2.  * 客户
  3.  */
  4. public class Client {
  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6.        
  7.      Adaptee adaptee = new Adaptee();
  8.        Target target = new Adapter(adaptee);
  9.       
  10.         System.out.println("客户需要一个两口的插座充电");
  11.        target.interfaceB();
  12.         System.out.println("好了,可以使用已有三口插座充电了");
  13.     }
  14.    
  15. }

上面的例子是一个典型的组合型适配器模式。这种适配器也称为对象适配器,好处是可以适配被适配者的所有子类,还有一种适配器是继承型的适配器,也称为类适配器。如下:

  1. public class AdapterExtends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2.  
  3.     @Override
  4.  public void interfaceB() {
  5.        this.interfaceA();
  6.      System.out.println("这是一个可以将三口插座转为两口的转换器");
  7.   }
  8. }

这种方式实现的适配器只能为单一的类进行适配,理由嘛,当然是因为java只能单继承。

还有一种双向适配器模式,顾名思义,大家都懂!有兴趣的可以移步:

http://kang.iteye.com/blog/230828

内容概要:《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评2025年上半年报告》由SuperCLUE团队发布,详细评估了2025年上半年中文大模型的发展状况。报告涵盖了大模型的关键进展、国内外大模型全景图及差距、专项测评基准介绍等。通过SuperCLUE基准,对45个国内外代表性大模型进行了六大任务(数学推理、科学推理、代码生成、智能体Agent、精确指令遵循、幻觉控制)的综合测评。结果显示,海外模型如o3、o4-mini(high)在推理任务上表现突出,而国内模型如Doubao-Seed-1.6-thinking-250715在智能体Agent和幻觉控制任务上表现出色。此外,报告还分析了模型性价比、效能区间分布,并对代表性模型如Doubao-Seed-1.6-thinking-250715、DeepSeek-R1-0528、GLM-4.5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整体来看,国内大模型在特定任务上已接近国际顶尖水平,但在综合推理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适用人群:对大模型技术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产品经理及投资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2025年上半年中文大模型的发展现状与趋势;②评估国内外大模型在不同任务上的表现差异;③为技术选型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说明:报告提供了详细的测评方法、评分标准及结果分析,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此外,SuperCLUE团队还发布了多个专项测评基准,涵盖多模态、文本、推理等多个领域,为业界提供全面的测评服务。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f989b9092fc5 单点定位是卫星导航技术的核心方法,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接收器在地球上的位置。它主要涉及分析卫星发射的时间戳、伪距以及卫星轨道信息。MATLAB凭借其强大的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可以用来编写程序实现单点定位。RINEX(Receiver Independent Exchange Format)观测文件是一种通用格式,用于存储各种接收机产生的观测数据,如伪距、载波相位和多普勒频移等,便于不同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 在MATLAB中实现单点定位的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读取RINEX观测文件,解析卫星信号数据,包括处理文件头信息、识别有效观测时段以及提取卫星ID、伪距和时间戳等关键信息。其次,利用星历数据计算卫星在特定时间的位置。星历数据由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站提供,包含卫星的精确轨道参数。接下来,对原始伪距进行改正,考虑大气延迟、卫星钟偏和接收机钟偏等因素,这需要对大气折射率进行建模以及估计卫星和接收机的时钟误差。然后,基于改正后的伪距,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接收机的位置,通常采用最小二乘法或其他优化算法来获得最佳解。最后,将计算出的接收机位置与已知点坐标进行比较,评估定位精度,并以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形式输出结果。 在MATLAB程序single_point_position.m中,可以看到上述步骤的具体实现。代码可能包含RINEX文件解析函数、卫星轨道计算模块、伪距改正函数以及定位计算和输出部分。通过学习和理解该源码,不仅可以深入掌握单点定位原理,还能提升MATLAB编程和处理导航数据的能力。单点定位在实际应用中常用于初步定位或作为更复杂定位方法的基础,如差分定位和动态定位。它在科学研究、导航设备测试和大地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通过不断优化这些程序,可以提高定位精度,满足实际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