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Unity Pro梯形图编程实战培训教程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Unity Pro是施耐德电气推出的强大PLC编程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本培训教程系统讲解Unity Pro的基本操作与核心编程技术,重点聚焦于符合IEC 61131-3标准的梯形图(Ladder Diagram)编程。内容涵盖项目创建、硬件配置、I/O定义、逻辑控制、定时计数、功能块应用及程序调试等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学习梯形图的结构与指令系统,学员将掌握高效、可靠的PLC程序设计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业控制问题的能力,为从事自动化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1. Unity Pro编程基础与开发环境搭建

开发环境的安装与配置流程

Unity Pro是施耐德电气推出的PLC编程软件,支持Modicon系列控制器的全生命周期开发。安装前需确认操作系统兼容性(推荐Windows 10/11 64位),并关闭杀毒软件以避免组件注册失败。安装包通常包含Unity Pro XL、Unity Loader及设备驱动,建议按默认路径完整安装。

首次启动时需选择语言环境与授权方式(硬件狗或软授权),并通过“设置 > 通信”配置PC与PLC的连接类型(如USB、以太网或串口)。正确识别硬件后,方可进入项目创建阶段,为后续组态与编程奠定基础。

2. 项目创建与硬件组态配置实践

在工业自动化系统开发中,项目的初始创建和硬件组态是决定后续编程效率、系统稳定性和可维护性的关键环节。Unity Pro作为施耐德电气旗下主流的PLC编程软件平台,广泛应用于Modicon M340、M580等系列控制器。本章将深入探讨如何基于Unity Pro构建一个结构清晰、配置准确的自动化项目,并通过实际操作流程讲解从启动软件到完成完整硬件组态的全过程。重点涵盖项目初始化设置、PLC型号选择、机架与模块添加、参数配置优化以及常见错误处理机制等内容。整个过程不仅涉及图形化界面的操作逻辑,还包括底层通信架构的理解和地址空间的合理规划。

2.1 创建新项目的完整流程

创建一个新的Unity Pro项目不仅仅是点击“新建”按钮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工程命名规范、目标设备选型、程序组织单元(POU)结构设计以及数据管理策略等多个维度。一个良好的项目起点能够显著提升后期调试与维护效率,尤其对于大型分布式控制系统而言尤为重要。

2.1.1 启动Unity Pro并选择PLC型号

启动Unity Pro软件后,用户首先面对的是“New Project”向导界面。在此阶段,最关键的步骤是正确选择目标PLC型号。Unity Pro支持多种Modicon系列PLC,包括但不限于:

  • Modicon M340 :适用于中小型控制系统
  • Modicon M580 :高端ePAC控制器,支持冗余和以太网通信
  • Modicon Quantum :传统高端PLC平台,仍在部分老系统中使用

选择错误的PLC型号会导致无法下载程序或硬件不兼容等问题。因此,在选择前必须确认现场使用的具体CPU模块型号及其固件版本。

示例:
CPU型号:BMX P34 2020
系列:Modicon M340
I/O架构:背板总线(背板代号:BLM)

在Unity Pro中选择PLC型号时,需进入“Project > New”,然后在弹出窗口中选择正确的系列与CPU类型。如下图所示为典型的选择路径:

graph TD
    A[启动Unity Pro] --> B{选择"New Project"}
    B --> C[进入PLC Selection界面]
    C --> D[选择PLC系列: Modicon M340]
    D --> E[选择CPU型号: BMX P34 2020]
    E --> F[确认背板类型与I/O架构]
    F --> G[进入项目基本信息设置]

流程图说明 :该mermaid流程图展示了从启动软件到选定PLC型号的关键路径。每一步都对应实际操作中的菜单导航,帮助开发者建立清晰的操作逻辑链路。

选择完成后,Unity Pro会自动加载对应的硬件库文件(如 .xci 扩展名的组件信息),并初始化相应的编译器环境。此时,软件后台已完成对目标PLC指令集、内存布局和通信协议的支持准备。

参数说明与注意事项:
参数项 说明
PLC Series 必须与现场设备一致,否则无法通信
CPU Model 决定可用I/O点数、程序容量和通信接口数量
Firmware Version 影响功能块可用性,建议保持最新但需验证兼容性
Backplane Type 背板决定了最大支持模块数量及扩展能力

⚠️ 特别提醒:若未来计划进行远程诊断或OPC UA集成,应优先选择支持Ethernet/IP或Profinet的CPU型号,例如BMX NOE 0100通信模块搭配M580 CPU。

2.1.2 设置项目名称、路径与注释信息

在完成PLC型号选择后,下一步是填写项目元数据。这包括项目名称、保存路径、作者信息、项目描述和注释等。虽然这些看似“非功能性”内容,但在团队协作和长期运维中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命名规范:
字段 命名建议
项目名称 [工厂缩写]_[产线编号]_[功能描述]_v[版本号]
例如: FAC1_LINE2_CONVEYOR_CTRL_v1.0
保存路径 避免中文路径和空格,推荐格式:
D:\Projects\Automation\FAC1\Line2\ConveyorCtrl\UnityPro\
作者 使用标准邮箱或工号,便于追溯
描述 包含控制对象、主要功能、安全等级等信息

Unity Pro允许在项目属性中添加自定义字段,可通过“Project > Properties”进行编辑。以下是一个典型的项目属性配置示例:

<ProjectProperties>
  <Name>FAC1_LINE2_CONVEYOR_CTRL</Name>
  <Version>1.0</Version>
  <Author>zhang.san@indauto.com</Author>
  <Company>Industrial Automation Co., Ltd.</Company>
  <Description>
    控制两条传送带的启停逻辑,包含急停互锁、过载报警、远程HMI接口。
    安全等级:SIL2,符合IEC 62061标准。
  </Description>
  <CreationDate>2025-04-05</CreationDate>
</ProjectProperties>

代码解析 :上述XML片段模拟了Unity Pro内部存储项目元数据的方式。尽管用户无法直接编辑此文件,但了解其结构有助于理解项目归档机制。该信息最终会被嵌入生成的 .apx 项目文件中,供版本管理系统读取。

操作步骤详解:
  1. 在“New Project”对话框中输入项目名称;
  2. 点击“Browse”选择无中文、无空格的存储路径;
  3. 填写作者、公司、描述等可选字段;
  4. 点击“Next”进入硬件组态界面。

✅ 最佳实践:建议启用“Auto-save every 10 minutes”选项,并定期提交至Git/SVN等版本控制系统,防止意外丢失。

2.1.3 初始项目结构解析:程序组织单元POU与数据管理

当项目成功创建后,Unity Pro会自动生成默认的项目结构框架,主要包括三大核心组成部分: 程序组织单元(POU) 变量与数据类型 应用资源

标准项目结构概览:
FAC1_LINE2_CONVEYOR_CTRL.apx
│
├── Application (MainApp)
│   ├── Program (MainProgram)
│   ├── Function Block (FB_StartLogic)
│   ├── Function (FC_CalcSpeed)
│   └── Data Types
│
├── Hardware Configuration
│   ├── Rack 0 (Local Rack)
│   │   ├── CPU : BMX P34 2020
│   │   ├── DI Module : BMX DDIs 1602
│   │   ├── DO Module : BMX DDOs 1602
│   │   └── AI Module : BMX AMI 0410
│   └── Network Configurations
│
└── Libraries
    ├── Standard Library (IEC 61131-3)
    └── User-Defined Blocks

该结构体现了IEC 61131-3标准所定义的模块化设计理念。

关键概念解析:
1. 程序组织单元(POU)

POU是Unity Pro中最小的可执行逻辑单元,分为三类:

类型 用途 是否有背景数据块
Program(程序) 主循环逻辑入口
Function Block(功能块) 封装复杂逻辑,状态保持
Function(函数) 执行计算任务,无状态
// 示例:定义一个简单的启停控制功能块
FUNCTION_BLOCK FB_MotorControl
VAR_INPUT
    Start : BOOL;
    Stop  : BOOL;
END_VAR

VAR_OUTPUT
    MotorRunning : BOOL;
END_VAR

VAR
    InternalState : BOOL := FALSE;
END_VAR

// 控制逻辑
InternalState := (Start OR InternalState) AND NOT Stop;
MotorRunning := InternalState;

代码逐行分析
- 第1行:声明功能块名称 FB_MotorControl
- 第2–5行:定义输入变量 Start Stop
- 第7–9行:输出变量 MotorRunning
- 第11–13行:内部静态变量 InternalState ,用于记忆电机运行状态
- 第16行:实现“启保停”逻辑 —— 按下启动按钮后自锁,直到停止信号到来

此类POU可在主程序中多次实例化,实现多台电机的统一控制逻辑复用。

2. 变量表与数据管理

Unity Pro提供全局变量表(Global Variables)和局部变量(Local in POU)两种方式。推荐做法是将所有I/O映射、中间标志位、设定值集中管理于全局变量表中,便于搜索与监控。

变量名 数据类型 地址 注释
DI_StartButton BOOL %IX0.0 本地站0,第1个DI模块,通道0
DO_MotorCmd BOOL %QX0.1 输出继电器控制电机接触器
AI_TempValue REAL %IW0.4 模拟量输入温度值(4-20mA)
SetSpeed_RPM INT MW100 设定转速,单位RPM

💡 提示:使用 %I 表示输入, %Q 表示输出, %M 表示内部寄存器,遵循施耐德地址命名惯例。

此外,Unity Pro支持 结构化数据类型(UDT) ,可用于封装传感器、阀门等设备的信息集合。例如:

TYPE ST_Sensor :
STRUCT
    RawValue : INT;           // 原始AD值
    ScaledValue : REAL;       // 工程量转换后值
    FaultStatus : BOOL;       // 故障标志
    LastUpdate : DATE_AND_TIME; // 最后更新时间
END_STRUCT
END_TYPE

该UDT可被多个POU引用,提高代码一致性与可读性。

2.2 硬件组态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步骤

硬件组态不仅是将模块拖拽到机架上的简单操作,更是对控制系统物理拓扑的精确建模。合理的组态能确保I/O地址正确分配、通信链路畅通、故障诊断高效。

2.2.1 PLC硬件架构与模块化设计原理

现代PLC普遍采用 模块化背板架构 ,即通过机架(Rack)承载CPU、电源、I/O模块、通信模块等组件。各模块通过背板总线交换数据,形成统一的数据采集与控制中心。

以Modicon M340为例,其典型硬件架构如下:

graph LR
    PowerSupply --> Backplane
    CPU --> Backplane
    DigitalInput --> Backplane
    DigitalOutput --> Backplane
    AnalogInput --> Backplane
    CommunicationModule --> Backplane
    Backplane --> EthernetSwitch
    EthernetSwitch --> SCADA
    EthernetSwitch --> HMI

架构说明 :所有模块共享同一背板总线,CPU周期性扫描各模块状态并通过以太网对外发布数据。这种设计实现了高实时性和低延迟通信。

每个模块在出厂时均有唯一的 GSD文件 (General Station Description),描述其电气特性、通道数量、诊断能力等。Unity Pro在组态时依赖这些文件进行合法性校验。

模块分类与功能对比:
模块类型 示例型号 功能说明 典型应用场景
数字输入DI BMX DDI 1602 16通道,24VDC源型 按钮、限位开关信号采集
数字输出DO BMX DDO 1602 继电器输出或晶体管输出 控制接触器、指示灯
模拟输入AI BMX AMI 0410 4通道,0-10V/4-20mA 温度、压力变送器接入
模拟输出AO BMX AMO 0200 2通道,电压/电流输出 变频器速度给定
通信模块 BMX NOE 0100 以太网TCP/IP,支持Modbus TCP 连接SCADA或MES系统

📌 注意:不同模块占用不同的I/O地址范围,且某些高级模块(如热电偶输入)需要额外配置冷端补偿参数。

2.2.2 在Unity Pro中添加机架与扩展模块

在Unity Pro的“Hardware Configuration”视图中,可通过拖放方式构建完整的硬件拓扑。

操作步骤:
  1. 打开“Hardware”标签页;
  2. 从左侧设备库中选择“Rack”并拖入工作区;
  3. 设置机架类型(如BLM 2000,最多支持7个模块);
  4. 将CPU模块(如BMX P34 2020)放置于槽位0;
  5. 依次添加电源、DI、DO、AI等模块至对应槽位;
  6. 右键模块 → “Properties” → 配置参数(如滤波时间、断线检测等)。
| 槽位 | 模块型号         | 类型       | 地址起始点 |
|------|------------------|------------|-------------|
| 0    | BMX P34 2020     | CPU        | -           |
| 1    | BMX CPS 2000     | 电源       | -           |
| 2    | BMX DDI 1602     | DI         | %IX0.0      |
| 3    | BMX DDO 1602     | DO         | %QX0.0      |
| 4    | BMX AMI 0410     | AI         | %IW0.4      |

✅ 地址自动分配规则:Unity Pro按槽位顺序依次分配地址,数字量每模块占8字节(64点),模拟量每通道占1字(INT)或2字(REAL)。

地址冲突示例与修正:

假设用户误将两个DI模块均设为地址 %IX0.0 ,则会出现 I/O地址重叠 警告。解决方法是在模块属性中手动调整偏移地址,或启用“Auto Addressing”功能让软件自动重新排布。

2.2.3 模块参数设置与通信接口配置

完成模块添加后,需进一步配置其运行参数。以BMX AMI 0410模拟量输入模块为例:

参数设置界面关键字段:
参数 可选项 说明
Channel Mode Voltage / Current 选择信号类型
Range 0-10V, ±10V, 4-20mA 等 设定量程
Filter Time 1ms ~ 100ms 抑制噪声干扰
Open Circuit Action Hold Last Value / Set to Min / Alarm 断线响应策略
// 示例:读取AI通道并转换为工程值
TempRaw := %IW0.4;  // 读取原始值(0-27648对应4-20mA)
TempScaled := REAL_TO_REAL(TempRaw) * 100.0 / 27648.0;  // 转换为0-100°C

逻辑分析
- %IW0.4 对应第4个模拟量输入通道的整型值;
- 施耐德默认将4-20mA映射为0-27648整数;
- 使用线性变换公式 (raw / 27648) * span + offset 实现标定。

对于通信模块(如BMX NOE 0100),还需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Modbus TCP端口号等:

{
  "IPAddress": "192.168.1.10",
  "SubnetMask": "255.255.255.0",
  "Gateway": "192.168.1.1",
  "ModbusPort": 502,
  "MaxConnections": 16
}

该配置可通过Unity Pro的“Network Settings”图形界面完成,也可导出为XML模板用于批量部署。

2.3 组态错误排查与常见问题处理

即使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仍可能出现硬件识别失败、下载失败、I/O无响应等问题。掌握常见故障的排查方法至关重要。

2.3.1 模块识别失败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常见现象:
  • 模块显示为“Unknown Module”
  • 状态灯红闪
  • 下载时报错:“Hardware configuration does not match target”
可能原因及对策:
原因 检查项 解决方案
固件版本不匹配 查看CPU与模块FW版本 升级Unity Pro或更换模块
模块未插入到位 检查机械安装 重新插拔并锁定卡扣
背板损坏 测试其他槽位 更换机架
GSD文件缺失 检查Libraries目录 手动导入 .xci 文件

🔧 实操技巧:使用“Help > Check for Updates”确保Unity Pro已安装最新的硬件支持包。

2.3.2 I/O地址冲突检测与自动分配机制优化

当多个模块被分配相同地址区间时,Unity Pro会在编译时发出警告。可通过以下方式优化:

  1. 启用“Automatic Address Assignment”;
  2. 使用“Reorganize Addresses”工具重新排序;
  3. 手动指定起始地址避免重叠。
flowchart TD
    Start --> DetectConflict
    DetectConflict -- Yes --> RunOptimizer
    RunOptimizer --> ReassignAddresses
    ReassignAddresses --> VerifyNoError
    VerifyNoError --> End
    DetectConflict -- No --> End

流程图说明 :该自动化检测流程可集成到CI/CD管道中,实现组态合规性检查。

综上所述,项目创建与硬件组态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开发者兼具软件操作技能与硬件知识储备。唯有扎实掌握每一个细节,才能构建出可靠、可扩展、易维护的工业控制系统。

3. I/O配置与梯形图核心指令体系构建

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在于对输入/输出信号的精确控制和逻辑处理能力。在Unity Pro开发环境中,I/O配置不仅是连接物理设备与PLC程序之间的桥梁,更是实现控制系统功能的基础。而梯形图(Ladder Diagram, LD)作为最直观、应用最广泛的PLC编程语言之一,其基于继电器逻辑的设计理念使得工程师能够快速理解并构建复杂的控制流程。本章将深入剖析I/O模块的地址映射机制,并系统性地构建梯形图中的核心指令体系,涵盖从基本触点结构到多条件逻辑回路的设计实践。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读者将掌握如何正确配置数字量与模拟量I/O模块,理解地址分配规则及其在程序中的引用方式;同时,还将深入理解梯形图中“能流”概念的本质,掌握常开、常闭触点与线圈输出的电气对应关系,并能灵活运用AND、OR、NOT等基础逻辑门构建复杂控制逻辑。此外,结合指令表(IL)语言进行辅助分析,将进一步提升对梯形图底层执行机制的理解,为后续高级功能模块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3.1 I/O模块定义与地址映射机制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运行依赖于对外部设备状态的感知与控制,这正是通过I/O模块实现的。I/O模块分为输入模块(Input Module)和输出模块(Output Module),分别用于采集现场传感器信号(如按钮、限位开关、温度变送器等)以及驱动执行机构(如接触器、电磁阀、指示灯等)。在Unity Pro中,这些物理I/O点必须经过正确的组态与地址映射,才能在程序中被访问和操作。该过程不仅涉及硬件配置,还包含逻辑地址空间的规划与工程单位转换等关键环节。

3.1.1 物理I/O点与逻辑地址空间的关系

在PLC系统中,每一个物理I/O点都对应一个唯一的逻辑地址,这种映射关系是实现程序控制的前提。物理I/O点指的是安装在机架上的实际模块端子,例如某块DI(Digital Input)模块的第5个端子;而逻辑地址则是Unity Pro内部用于标识该点的数据地址,通常以“I”表示输入、“Q”表示输出、“M”表示内存位等。

逻辑地址空间遵循一定的编址规范。以施耐德Modicon M340系列PLC为例,数字量输入使用%I开头,输出使用%Q开头,后接字节地址和位地址,格式为 %Ix.y %Qx.y ,其中x为字节号,y为位号(0~7)。例如, %I0.5 表示第0字节的第5位,即第一个输入字节中的第六个输入点(从0开始计数)。这种地址编码方式确保了每个I/O点在整个程序中具有唯一性。

更重要的是,逻辑地址并非固定不变,而是由硬件组态决定的。当在Unity Pro中添加一个新模块时,软件会根据模块类型、位置及前序模块占用情况自动分配起始地址。用户也可以手动调整地址范围,但需避免冲突。如下表所示,展示了典型数字量模块的默认地址分配:

模块类型 起始地址 点数 地址范围
16点数字输入(DI) %I0.0 16 %I0.0 ~ %I1.7
16点数字输出(DO) %Q0.0 16 %Q0.0 ~ %Q1.7
4通道模拟输入(AI) %IW0 4 %IW0, %IW2, %IW4, %IW6
2通道模拟输出(AO) %QW8 2 %QW8, %QW10

注:模拟量使用字(Word)寻址,每通道占2字节(16位),故地址间隔为2。

graph TD
    A[物理传感器] --> B[DI模块端子]
    B --> C{Unity Pro组态}
    C --> D[自动生成逻辑地址 %I0.0 ~ %I1.7]
    D --> E[梯形图程序读取状态]
    E --> F[控制逻辑判断]
    F --> G[输出至%Q0.3]
    G --> H[DO模块驱动电磁阀]

上述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从物理信号到逻辑处理再到输出执行的完整路径。可以看出,逻辑地址作为了程序与硬件之间的抽象层,屏蔽了底层硬件差异,提升了程序的可移植性与可维护性。

3.1.2 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的地址分配规则

数字量I/O模块的地址分配遵循“按字节连续排列”的原则。无论模块是8点、16点还是32点,其占用的地址空间均为向上取整至字节边界。例如,一个8点输入模块占用1个字节(8位),起始于偶数字节地址(如%I0.0);而一个16点模块则占用2字节(%I0.0 ~ %I1.7)。

在Unity Pro中,地址分配可在“硬件配置”视图中查看。右键点击任一模块,选择“属性”,即可看到“Addressing”选项卡下的起始地址设置。若多个模块连续插入机架,系统默认采用紧凑式分配,即前一模块结束后立即接续下一模块地址。

然而,在实际项目中常出现地址冲突问题。例如,若人为修改某模块地址导致重叠,则编译时报错:“Address conflict detected”。因此建议保持自动分配机制,仅在特殊需求下手动干预。

以下代码段展示了一个典型的数字量输入检测逻辑:

(* 梯形图逻辑:当启动按钮按下且安全门关闭时,启动电机 *)
|----[ %I0.0 ]----[ / %I0.1 ]----------------( %Q0.0 )----|
     启动按钮        安全门限位                电机接触器

逻辑逐行分析:

  • 第一行:母线引出两条串联支路。
  • [ %I0.0 ] :常开触点,对应物理输入点I0.0,代表“启动按钮”信号。当按钮按下时,触点闭合,允许能流通过。
  • [ / %I0.1 ] :常闭触点,对应I0.1,表示“安全门关闭”状态。正常情况下触点闭合;若门打开,则断开,切断能流。
  • ( %Q0.0 ) :输出线圈,控制Q0.0,驱动电机接触器。只有当前面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线圈得电。

此例说明了数字量地址如何参与逻辑运算,也体现了地址命名的清晰性对于程序可读性的关键作用。

3.1.3 模拟量模块的工程单位转换与标定设置

相较于数字量,模拟量处理更为复杂,因其涉及连续信号的采集与工程单位换算。常见的模拟量信号包括4-20mA电流、0-10V电压等,需经A/D转换后变为PLC内部的整数值(如INT或DINT),再通过线性变换转换为实际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在Unity Pro中,模拟量输入模块通常以字(Word)为单位寻址,如 %IW0 表示第一个模拟量输入通道的原始值。该值是一个16位有符号整数,范围一般为0~27648(对应4-20mA标准信号)。要将其转换为工程单位,需进行比例计算。

假设某温度变送器输出4-20mA对应0-150°C,当前读取到 %IW2 = 13824 ,求实际温度:

// 使用赋值语句实现工程单位转换
Temp_C := REAL_TO_REAL((%IW2 - 4000) * (150 - 0) / (20000 - 4000));

更推荐使用Unity Pro内置的 SCALE 函数块进行标准化处理:

SCALE(
    IN := %IW2,           // 原始输入值
    IN_MIN := 4000,       // 输入最小值(4mA × 100)
    IN_MAX := 20000,      // 输入最大值(20mA × 100)
    OUT_MIN := 0.0,       // 输出最小值(°C)
    OUT_MAX := 150.0,     // 输出最大值(°C)
    OUT => fTemperature   // 结果输出变量
);

参数说明:

  • IN : 实际采集的原始值(放大100倍以便整数运算)
  • IN_MIN/IN_MAX : 输入信号的工程下限与上限(单位:微安×100)
  • OUT_MIN/OUT_MAX : 目标工程单位范围
  • OUT : 输出浮点型结果,可用于显示或控制算法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维护性,适用于各类传感器标定场景。

此外,Unity Pro支持在变量表中直接绑定模拟量通道并设置缩放参数,进一步简化配置流程。在“Data Editor”中定义变量时,可指定其关联的I/O地址,并启用“Scaling”功能,自动完成转换。

参数项 设置值 说明
Variable Name fTempTank 变量名称
Type REAL 数据类型
I/O Address %IW2 绑定通道
Scaling Enable Yes 启用标定
Raw Low 4000 对应4mA
Raw High 20000 对应20mA
Scaled Low 0.0 0°C
Scaled High 150.0 150°C

通过这种方式,程序员无需编写额外代码即可获得已转换的工程值,极大提高了开发效率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I/O配置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址绑定,而是涵盖了物理连接、逻辑映射、数据类型处理与工程单位转换的系统性工作。精准的I/O管理是构建可靠自动化系统的基石。

3.2 梯形图编程的基本元素解析

梯形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编程语言,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尤其受到电气工程师的青睐。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电路,使用图形符号代替硬接线逻辑,使程序逻辑更加直观易懂。在Unity Pro中,梯形图由一系列垂直母线、水平能流路径、触点与线圈构成,形成类似“梯子”的结构,因而得名。

3.2.1 母线结构与能流(Power Flow)概念详解

梯形图的两侧分别为左母线(Left Rail)和右母线(Right Rail),象征电源的正负极。程序逻辑从左母线出发,沿水平路径向右流动,称为“能流”(Power Flow)。只有当整个路径上的所有触点条件均满足时,能流才能到达右侧的输出线圈或功能块,从而使其动作。

能流并非真实电流,而是一种逻辑状态的传播机制。它代表的是“条件成立”这一布尔状态的传递。例如,当所有串联触点闭合时,意味着逻辑“与”关系成立,能流可通过;若有任一并联支路导通,则体现“或”关系。

Unity Pro在编辑界面中以高亮方式动态显示能流状态:绿色表示通路,红色表示断路。这一特性在调试过程中极为有用,可实时观察程序执行路径。

|----[ %I0.0 ]----[ %I0.1 ]----( %Q0.0 )----|

上述简单回路中,只有当I0.0与I0.1同时为ON时,Q0.0才会激活。能流从左母线出发,依次经过两个常开触点,最终驱动线圈。

值得注意的是,梯形图的扫描顺序为自上而下、从左至右。每一“网络”(Network)独立评估,前一网络的结果可能影响后续网络的执行。因此,合理安排网络顺序对于防止时序错误至关重要。

3.2.2 常开触点(NO)、常闭触点(NC)与线圈输出的电气逻辑对应关系

常开触点(Normally Open Contact, NO)与常闭触点(Normally Closed Contact, NC)是梯形图中最基本的逻辑元件,分别对应继电器的常开与常闭触点。

  • 常开触点 [ %Ix.y ] :当对应变量为TRUE时闭合,允许能流通过;FALSE时断开。
  • 常闭触点 [ / %Ix.y ] :当对应变量为FALSE时闭合;TRUE时断开,起到“非”逻辑作用。

线圈输出 ( %Qx.y ) 则代表最终的执行动作,如驱动继电器、启动电机等。当能流到达线圈时,其状态被置为TRUE;否则为FALSE。

下面是一个互锁控制示例:

(* 正转控制 *)
|----[ %I0.0 ]----[ / %Q0.1 ]----( %Q0.0 )----|

(* 反转控制 *)
|----[ %I0.1 ]----[ / %Q0.0 ]----( %Q0.1 )----|

逻辑分析:

  • 正转启动(I0.0)时,需确保反转未运行(Q0.1为OFF),否则无法启动;
  • 反转启动(I0.1)时,必须保证正转未运行(Q0.0为OFF);
  • 两者通过常闭触点实现互锁,防止同时运行造成短路或机械损坏。

该设计完全复现了传统电气控制中的“互锁电路”,体现了梯形图在工业现场的高度适配性。

3.2.3 触点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梯形图实现

触点的组合方式决定了逻辑关系的复杂度。串联实现“与”逻辑,并联实现“或”逻辑,混合连接则可构建复合条件。

串联示例(AND逻辑)
|----[ %I0.0 ]----[ %I0.1 ]----( %Q0.0 )----|

只有I0.0与I0.1均为ON时,Q0.0才得电。

并联示例(OR逻辑)
|----[ %I0.0 ]-----------------( %Q0.0 )----|
|----[ %I0.1 ]-----------------------------|

任一输入为ON,均可触发输出。

混联示例(AND-OR组合)
|----[ %I0.0 ]----[ %I0.1 ]----( %Q0.0 )----|
|----[ %I0.2 ]-------------------------------|

逻辑表达式为: (%I0.0 AND %I0.1) OR %I0.2 → %Q0.0

flowchart LR
    A[%I0.0] --> D[AND]
    B[%I0.1] --> D
    D --> E[OR]
    C[%I0.2] --> E
    E --> F[%Q0.0]

该流程图清晰表达了逻辑层级关系,有助于理解复杂梯形图的执行路径。

3.3 核心逻辑指令的编程实践

3.3.1 AND、OR、NOT逻辑门在梯形区中的实现方式

AND、OR、NOT是最基本的布尔逻辑运算,在梯形图中通过触点连接方式自然实现。

  • AND :触点串联
  • OR :触点并联
  • NOT :使用常闭触点 /

例如,实现逻辑表达式: Y = (A AND B) OR (NOT C)

|----[ %I0.0 ]----[ %I0.1 ]----( %Q0.0 )----|
|----[ / %I0.2 ]---------------------------|

此处 %I0.0=A , %I0.1=B , %I0.2=C ,输出 %Q0.0=Y

3.3.2 多条件控制回路的设计实例与真值验证

考虑一个水泵启停控制:水位低(L)且无故障(F=0)时启动泵。

|----[ %I1.0 ]----[ / %I1.1 ]----( %Q1.0 )----|

建立真值表验证:

L (%I1.0) F (%I1.1) /F Output (%Q1.0)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
1 1 0 0

仅当L=1且F=0时输出有效,符合设计要求。

3.3.3 使用指令表(IL)辅助理解梯形图逻辑生成过程

指令表(Instruction List)是一种低级文本语言,适合查看梯形图对应的机器级指令。

上述逻辑在IL中表示为:

LD  %I1.0     // 加载I1.0状态
AND %I1.1     // 与I1.1状态相与
NOT           // 取反(实现非F)
ST  %Q1.0     // 存储结果到Q1.0

通过对比LD与IL,可深入理解PLC内部执行机制,有利于优化程序性能与排查异常。

4. 高级功能模块与程序结构化设计

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随着控制逻辑复杂度的不断提升,仅依靠基本的梯形图指令已难以满足高效、可维护和可扩展的编程需求。Unity Pro作为施耐德电气PLC的核心开发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高级功能模块与结构化编程机制,支持开发者构建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且易于调试的控制系统。本章将深入探讨定时器与计数器的应用机制、子程序与功能块的结构化设计方法,以及变量管理中的数据类型深度应用,帮助工程师实现从“能运行”到“高质量运行”的跨越。

结构化编程不仅提升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复用性,还显著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维护性。通过合理使用功能块(FB)、子程序(FC)及背景数据块(DB),可以将复杂的控制任务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功能单元,便于团队协作开发与后期维护升级。同时,对变量作用域、生命周期和数据类型的精准掌握,是确保程序运行效率和内存安全的关键基础。

本章内容将以实际工程场景为导向,结合理论解析与具体操作示例,全面展示如何在Unity Pro环境中实现高级功能模块的集成与结构化程序的设计。无论是从事过程控制、运动控制还是智能制造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都能从中获得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体系。

4.1 定时器与计数器的应用机制

在现代PLC控制系统中,时间控制与事件计数是实现精确工艺流程管理的基础手段。Unity Pro提供了多种标准化的定时器与计数器功能模块,能够灵活应对启停延时、周期控制、批量处理等典型工业需求。理解这些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场景,对于构建高可靠性的自动化系统至关重要。

4.1.1 接通延时定时器(TON)、断开延时定时器(TOF)工作原理解析

接通延时定时器(TON, Turn-On Delay Timer)是最常用的定时器类型之一,其核心功能是在输入条件满足后延迟一定时间再触发输出动作。该机制广泛应用于电机启动保护、阀门开启缓冲、报警确认延时等场景。TON的基本参数包括使能输入(IN)、预设时间值(PT)、当前计时值(ET)和完成标志(Q)。当IN为TRUE时,定时器开始计时;当ET ≥ PT时,Q置位为TRUE,表示延时结束。

相比之下,断开延时定时器(TOF, Turn-Off Delay Timer)则用于在输入信号消失后维持输出一段时间。例如,在风机停止后仍需保持冷却风扇运行30秒以散热。TOF的运作逻辑是:当IN由TRUE变为FALSE时,定时器启动倒计时,期间Q保持TRUE;当ET归零后,Q才变为FALSE。

以下是在Unity Pro中使用TON的梯形图代码示例:

(* TON 示例:启动延时3秒 *)
|----[ ]----(TON)----|
    Start     TON_T1
           PT:=T#3s
           Q=>Motor_Start

逻辑分析与参数说明:

  • Start 是一个布尔型输入信号,代表启动命令。
  • TON_T1 是定义的TON实例名称,对应内部存储区域。
  • PT:=T#3s 表示预设时间为3秒,T#是Unity Pro中表示时间常量的语法格式。
  • Q=>Motor_Start 将定时器完成状态赋值给电机启动线圈。

该逻辑逐行解读如下:
1. 当 Start 触点闭合(即有启动信号)时,能流通过并激活TON_T1;
2. TON_T1开始累计时间,当前值ET从0递增至3秒;
3. 在达到预设时间前,Q输出为FALSE,Motor_Start不动作;
4. 时间到达3秒后,Q变为TRUE,Motor_Start得电,电机正式启动;
5. 若在计时期间 Start 断开,则TON_T1复位,ET清零,Q保持FALSE。

这种延时机制有效避免了因瞬时干扰或误操作导致的设备误启动,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可通过Mermaid流程图直观表达TON的工作流程:

graph TD
    A[Start信号为TRUE?] -- 是 --> B[TON启动计时]
    A -- 否 --> C[Q=FALSE, 不输出]
    B --> D{ET >= PT?}
    D -- 否 --> E[继续计时]
    D -- 是 --> F[Q=TRUE, 输出激活]
    E --> D

此流程图展示了TON的核心判断路径:只有在输入持续有效且时间累积足够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输出,体现了其“延迟响应”的本质特性。

4.1.2 计数器(CTU、CTD、CTUD)的使用场景与状态监控

计数器用于统计外部事件的发生次数,常见于产品计数、循环次数限制、故障报警次数记录等场合。Unity Pro提供三种标准计数器类型:上升沿加计数器(CTU)、下降沿减计数器(CTD)和双向计数器(CTUD)。

CTU(Count Up) 在每个CU输入的上升沿到来时增加当前计数值(CV),当CV等于预设值(PV)时,输出Q置位。典型应用如传送带上每经过一个工件就触发一次光电传感器,CU接收脉冲信号进行累加。

(* CTU 示例:计数达到5次后启动分拣装置 *)
|----[ ]----(CTU)----|
   Sensor    CTU_C1
          PV:=5
          Q=>Sorter_Enable

参数说明:
- Sensor 提供脉冲信号,每次工件通过时产生一个上升沿;
- PV:=5 设定目标计数值;
- Q=>Sorter_Enable 当计数满5次后,分拣机构启动。

执行逻辑分析:
1. 初始状态下CV=0,Q=FALSE;
2. 每次 Sensor 产生上升沿,CV加1;
3. 当CV < PV时,Q保持FALSE;
4. 当CV == PV时,Q置为TRUE,Sorter_Enable动作;
5. 可通过Reset端口重置CV回0。

为了更清晰地比较不同计数器的功能差异,下表列出了它们的主要参数与行为特征:

计数器类型 触发方式 功能描述 典型应用场景
CTU CU上升沿 加计数至PV后输出 产品计数、批次控制
CTD CD上升沿 减计数至0后输出 倒计数放行、库存出库
CTUD CU/CD分别上升沿 双向计数 伺服位置反馈、往返计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在线监控工具查看计数器的实时状态。在Unity Pro的变量表中添加 CTU_C1.CV CTU_C1.Q ,可在运行时动态观察计数值变化和输出状态,辅助调试与验证逻辑正确性。

4.1.3 定时器与计数器联合应用的工业控制案例

在实际工业系统中,定时器与计数器往往协同工作,形成复合控制逻辑。例如,在包装生产线中,要求每隔5秒自动推出一个成品,连续推出10个后暂停2分钟进行模具清理,之后重新开始循环。

该逻辑可分解为两个层级:
1. 内层循环:使用TON实现5秒间隔推送;
2. 外层循环:使用CTU统计推送次数,达10次后启动TOF进行2分钟停机。

以下是实现该逻辑的部分梯形图代码:

(* 内层:5秒周期推送 *)
|----(TON)----[ ]----( )----|
   TON_Interval  NOT(Done)  Push_Cylinder
            PT:=T#5s
            Q=>Enable_Count

(* 外层:计数10次后延时停机 *)
|----[ ]----(CTU)----(TOF)----|
  Enable_Count  CTU_Master    TOF_Clean
             PV:=10         PT:=T#2m
                            IN=>Cleaning_Mode

逻辑分析:
- TON_Interval 每5秒生成一个脉冲(Q短暂为TRUE),驱动气缸动作并允许计数;
- CTU_Master 接收该脉冲进行累加,当达到10次后, Cleaning_Mode 被激活;
- TOF_Clean 检测到 Cleaning_Mode 由TRUE变FALSE时启动2分钟倒计时,在此期间禁止推送动作;
- 倒计时结束后,系统自动复位,重新进入工作循环。

该组合逻辑体现了时间与事件的双重约束,适用于需要周期性维护的自动化设备。通过结构化组织,还可将其封装为独立的功能块,提升代码复用率。

表格:定时器与计数器常用参数对照表
模块类型 参数名 数据类型 含义说明
TON IN BOOL 使能输入,决定是否开始计时
PT TIME 预设时间值,格式如T#5s、T#1m
ET TIME 当前已计时间,只读
Q BOOL 计时完成标志
CTU CU BOOL 加计数脉冲输入
R BOOL 复位信号,清空CV
PV INT/DINT 目标计数值
CV INT/DINT 当前计数值,只读
Q BOOL CV ≥ PV 时置位

通过上述详尽的机制解析与实例演示,可以看出定时器与计数器不仅是基础元件,更是构建复杂控制策略的重要基石。熟练掌握其行为特性与交互方式,有助于工程师设计出更加智能、稳定的工业控制系统。

4.2 子程序与功能块的结构化编程

随着控制系统规模扩大,单一主程序难以承载全部逻辑,亟需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Unity Pro支持通过子程序(Function Block, FB)和函数(Function, FC)实现结构化编程,从而提升程序的可读性、可维护性与复用性。

4.2.1 子程序(FC)的创建、调用与参数传递机制

子程序(Function, FC)是一种无内部状态的可调用代码单元,类似于高级语言中的函数。它接受输入参数,执行特定算法,并返回结果,但不保存历史数据。

在Unity Pro中创建FC的步骤如下:
1. 在项目树中右键“Program Organization Units” → “Add Object” → 选择“Function”;
2. 命名为 FC_CalculateSpeed
3. 定义接口变量:

变量名 类型 方向 描述
Distance REAL INPUT 行走距离(米)
Time REAL INPUT 所用时间(秒)
Speed REAL OUTPUT 计算速度(m/s)

编写IL(Instruction List)代码:

FUNCTION FC_CalculateSpeed : REAL
VAR_INPUT
    Distance : REAL;
    Time : REAL;
END_VAR
VAR_OUTPUT
    Speed : REAL;
END_VAR

    IF Time > 0.0 THEN
        Speed := Distance / Time;
    ELSE
        Speed := 0.0;
    END_IF;

    FC_CalculateSpeed := Speed;

逐行解析:
- 第一行声明函数名与返回类型;
- VAR_INPUT块定义输入参数;
- VAR_OUTPUT定义输出变量;
- 判断Time是否为0防止除零错误;
- 最终将Speed赋值给函数名本身,完成返回。

调用方式如下(在主程序中):

|----(CALL)----|
   FC_CalculateSpeed
      Distance:=Conveyor_Dist
      Time:=Conveyor_Time
      Speed=>Current_Speed

该调用模式实现了参数绑定,使得计算逻辑完全解耦于主流程,提高了代码整洁度。

4.2.2 功能块(FB)与背景数据块(DB)的绑定关系

功能块(Function Block, FB)与FC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具备内部状态记忆能力,依赖于专属的背景数据块(Instance DB)来保存静态变量。

例如,创建一个流量累计功能块 FB_FlowTotalizer

FUNCTION_BLOCK FB_FlowTotalizer
VAR_INPUT
    FlowRate : REAL;     (* 实时流量 *)
    Reset    : BOOL;     (* 清零信号 *)
END_VAR
VAR_OUTPUT
    Total    : REAL;     (* 累计总量 *)
END_VAR
VAR
    LastTime : TIME := T#0s;  (* 上次更新时间 *)
    Elapsed  : TIME;         (* 时间差 *)
END_VAR

// 获取当前扫描周期时间差
Elapsed := CURRENT_TIME - LastTime;
LastTime := CURRENT_TIME;

// 累积积分:Total += FlowRate * Δt
IF Elapsed > T#0ms THEN
    Total := Total + (FlowRate * TIME_TO_REAL(Elapsed));
END_IF

// 复位
IF Reset THEN
    Total := 0.0;
END_IF;

每当调用该FB时,必须指定一个实例名称,如:

|----(FB1)----|
   FlowAccum
      FlowRate:=Pipe_Flow
      Reset:=Reset_Button
      Total=>Display_Total

此时,Unity Pro会自动生成名为 FlowAccum 的背景数据块,用于存储 LastTime Elapsed 等内部变量。即使PLC断电重启(若变量设为保持型),这些数据仍可保留,实现真正的状态持久化。

4.2.3 系统功能块(SFB)在通信与诊断中的典型应用

系统功能块(System Function Block, SFB)是由PLC固件提供的底层服务模块,常用于通信、诊断、时间管理等领域。例如,SFB_READ_DIAGNOSTICS可用于读取模块诊断信息。

调用示例:

|----(SFB50)----|
   ReadDiag
      MODULE_ADDR:=16#123
      DIAG_DATA=>Diagnostic_Buffer
      DONE=>Diag_Read_OK

此类SFB通常需配合硬件手册查阅地址编码与数据结构,适合高级用户进行深度系统监控。

Mermaid流程图:功能块调用与数据流向
graph LR
    A[主程序] --> B[调用FB_FlowTotalizer]
    B --> C[访问背景数据块DB_FlowAccum]
    C --> D[读写LastTime、Total等变量]
    D --> E[返回Total值]
    E --> F[显示面板]

该图清晰表达了FB与其DB之间的强关联性,强调了状态保持的关键优势。

代码块:FB内部变量初始化的重要性
VAR
    Counter : INT := 0;   // 初始值设定
    State   : BOOL;       // 默认初始为FALSE
END_VAR

未初始化的变量可能导致不可预测行为,尤其在冷启动时。因此建议所有静态变量均显式赋初值。

综上所述,子程序与功能块构成了结构化编程的核心支柱。合理运用FC进行无状态计算,利用FB实现带记忆功能的模块封装,辅以SFB完成系统级操作,可大幅提高大型项目的开发效率与运行可靠性。

4.3 变量管理与数据类型深度应用

4.3.1 全局变量、局部变量与保持性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命周期

变量的作用域决定了其可见范围,而生命周期则影响其数据持久性。

变量类型 存储位置 作用域 断电后是否保留
全局变量 共享数据块 所有POU可见 可配置
局部变量 POU栈空间 仅本POU内可用
保持性变量 非易失性存储区 可跨POU共享

保持性变量常用于保存累计值、配方参数等关键数据。

4.3.2 基本数据类型定义与内存布局

类型 位宽 范围 应用举例
BOOL 1bit TRUE/FALSE 开关量输入
INT 16b -32768 ~ +32767 计数器、索引
DINT 32b ±21亿 高精度计时、坐标
REAL 32b IEEE 754浮点 温度、压力模拟量

内存对齐优化可减少访问延迟,建议按大小排序声明变量。

4.3.3 数据类型转换指令的应用

Unity Pro提供BIN_TO_BCD、BCD_TO_INT、REAL_TO_INT等转换指令,用于处理不同编码格式的数据交换。

示例:将十进制数转换为BCD码用于数码管显示

BCD_Value := INT_TO_BCD(Decimal_Input);

此类转换需注意溢出边界,避免显示异常。

5. 程序调试技术与工业应用场景实战分析

5.1 实时调试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Unity Pro中,程序调试是确保PLC逻辑正确性、系统稳定性和故障可追溯性的关键环节。实时调试工具为开发者提供了对运行中程序状态的可视化监控和干预能力,尤其在复杂控制逻辑或现场调试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1.1 断点设置与单步执行在逻辑验证中的作用

断点(Breakpoint)允许用户在梯形图的特定网络或指令处暂停程序执行,便于观察变量状态、能流走向及中间结果。通过右键点击梯形图网络并选择“Insert Breakpoint”,可在该网络前插入断点。当PLC处于运行模式且扫描到该网络时,程序将暂停。

示例操作流程:
1. 打开梯形图编辑器(LD Editor)
2. 定位至需调试的逻辑段(如电机启停控制)
3. 右键目标网络 → Insert Breakpoint
4. 下载程序至PLC并切换至Run模式
5. 触发输入条件,程序将在断点处停止
6. 使用“Step Over”逐网络执行,观察输出变化

优势
- 精准定位逻辑分支执行路径
- 验证互锁、自保持等关键机制是否按预期工作

注意 :断点仅在在线连接状态下生效,且频繁使用可能影响实时性,建议调试完成后清除。

5.1.2 强制变量与强制I/O点的调试技巧及其风险控制

强制(Forcing)功能允许开发者临时覆盖变量或物理I/O点的实际值,常用于模拟传感器信号缺失或测试异常工况。

强制类型 操作方式 应用场景
BOOL变量强制 在变量表中右键 → Force Value 测试急停连锁逻辑
模拟量输入强制 设置AI通道为固定mA值(如4-20mA对应0-100%) 校验PID调节响应
输出线圈强制 直接激活Q点,绕过逻辑判断 验证执行机构动作
graph TD
    A[开始调试] --> B{是否需要模拟故障?}
    B -- 是 --> C[启用强制功能]
    C --> D[设定目标变量值]
    D --> E[观察系统响应]
    E --> F[记录行为日志]
    F --> G[取消强制并恢复自动]
    B -- 否 --> H[正常运行监控]

风险提示
- 强制输出可能导致设备误动作,必须确认安全锁定机制已启用。
- 建议在HMI上添加“调试模式”标识,防止运维人员误判系统状态。

5.1.3 在线变量监控表的建立与动态数据追踪

Unity Pro支持创建自定义监控表(Watch Table),用于实时显示选定变量的当前值、地址、数据类型及变化趋势。

操作步骤如下
1. 进入“Debug”菜单 → “Watch Tables” → 新建表格
2. 添加变量:可通过拖拽POU中的变量,或手动输入符号名/绝对地址
3. 配置刷新频率(默认100ms),支持数值、十六进制、二进制等多种显示格式
4. 启动在线监控,查看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 示例:监控传送带控制系统的关键变量
+------------------+------------+----------+------------------+
| Variable Name    | Address    | Type     | Current Value    |
+------------------+------------+----------+------------------+
| Start_Button     | %I0.0      | BOOL     | TRUE             |
| Stop_Button      | %I0.1      | BOOL     | FALSE            |
| Motor_Run        | %Q0.0      | BOOL     | TRUE             |
| Conveyor_Speed   | %MW10      | REAL     | 75.5 rpm         |
| Fault_Status     | %M2.3      | BOOL     | FALSE            |
| Timer_ET         | %TM5.EN    | TON      | ET=3.2s / PT=5s  |
| Batch_Count      | %C10.CV    | CTUD     | CV=8 / PV=10     |
| Sensor_Prox1     | %I1.2      | BOOL     | TRUE             |
| Interlock_OK     | %M3.0      | BOOL     | TRUE             |
| Manual_Mode      | %M4.1      | BOOL     | FALSE            |
+------------------+------------+----------+------------------+

该表可用于分析多条件联动逻辑的触发顺序,例如验证“启动按钮按下后,延时3秒电机才运行”的时序关系。

此外,Unity Pro还支持数据记录功能,可将监控变量导出为CSV文件,供后续进行趋势分析或生成调试报告。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Unity Pro是施耐德电气推出的强大PLC编程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本培训教程系统讲解Unity Pro的基本操作与核心编程技术,重点聚焦于符合IEC 61131-3标准的梯形图(Ladder Diagram)编程。内容涵盖项目创建、硬件配置、I/O定义、逻辑控制、定时计数、功能块应用及程序调试等关键环节。通过深入学习梯形图的结构与指令系统,学员将掌握高效、可靠的PLC程序设计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业控制问题的能力,为从事自动化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