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中午十二点能有晚上十二点那么干劲就好了。”总是在不该兴奋的时候兴奋,在该兴奋的时候萎靡。于是,这句话成了每天必发的感叹。
又到了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每到十二点附近我总是会懊悔:为什么几个小时前决定要做的事,到现在了还是没做完。看了很多大牛的知乎,他们成功的经历中总是会夹杂着这么一条:本科不玩游戏。在连续五天游戏在线时长超过6个小时以后,我总算下定决心把那坑人的王者荣耀卸载了。可是我已经记不清这是我这学期第几次卸载了。尚且记得第一次立的flag是一直到四级考试我都不会再下回来了,那次是忍的最长久的一次。后来,要么是同学开黑,要么是自己真的忍不住,要么是被空间里同学转发的视频诱惑,总之是又下回来了。“ 真香”。
少玩手机,多看看书。这句话长长久久地回荡在我们这一代的耳边数年。我没玩过抖音,可我看到了一篇讲抖音的帖子,里面分析了人们上瘾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抖音的界面在设计之初就将时间给遮盖了,快节奏而且有趣的内容,忘记了时间的观众,如同干柴烈火的相遇,注定又要有一大把时间即将被浪费。王者荣耀也是如此,无数次自以为能趁游戏里角色死亡后等待复活的几秒中看看题或者看看别的什么,然鹅死亡后大脑又能接收多少游戏以外的东西,大部分时间要么在看敌我经济,要么改出装,要么想下一步怎么打。醒醒吧,游戏和学习确实是不可兼得的,至少王者荣耀这种类型的游戏是这样。
同学有时问我最近在干什么啊?“Emmm......”
学习?不算,明明其实掌握的东西并不算很多。玩?也不算吧,明明没回家,也没去外面浪啊,也没看电影啊,也没玩了什么有趣的啊。那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总不能说我最近在打王者荣耀吧?也没见技术有什么长进啊。嗯我就是那种,做什么就希望出来点结果的性格。既然学习就学点东西,既然玩就收获一些开心,既然打王者了就长点技术,什么回报也没有这算什么???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不,于我,最怕时间潮水穿衣而过,我却没能从中捞起一条小鱼。这就很让人扎心了。
归根到底,菜是原罪吧。游戏本身无罪,有罪的是玩得过分的人吧。我想起来《白帽子讲web安全》里的一篇文,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很多问题都不上“漏洞”,只是功能。我想说的是,任何游戏的出现都只是在实现自己的功能,只是有人使用不当了,发现了自己的漏洞,“诶我可以玩6个小时诶,诶还挺好玩的,以后我也这样玩好了”。
自律使人自由。很羡慕自律的同学,他们都有一个自己的节奏。他们的每一天都过得有条不紊,不会在忘记计划时无所事事而ddl将至又慌得手忙脚乱。节奏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比赛失去了比赛节奏,那么就离崩盘不远了;学习失去了学习节奏,那么就离失去兴趣不远了。不过好在,我虽然不太自律,但还是勉强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回想一下这几个月来令自己兴奋的进步:监听器的成功添加,第一次登陆自己的窗口,在画图板上画出第一条直线,画出第一个分形图形,在棋盘里下的第一颗棋子,第一次输赢的判定,AI的第一次走棋,线程第一次成功启动,小球的第一次运动、碰撞,小球第一次自动生成、发射子弹,Android虚拟机上第一次启动,第一次分清楚Activity和Layout的联系,第一次在Android上添加监听、显示登陆成功、跳转到另一个页面、画出一条直线,第一次下载好python,第一次爬到一个网页。有时候走不下去了,就回到最开始的起点看看,会发现自己原来已经走了那么远的距离,虽然相比巨佬这不算什么,但也值得为自己高兴吧。
“Look what you make me do.Look what you make me do.Look what you just make me do look what you make me do.”这句歌词是写下这篇博客时一直自动在脑海里播放的。You,可能是学长,可能是老师,可能是自己,但Look what you make me do,我已经spare no effort to do it,值了。我一直觉得,学习了一段时间是应该给精神“开个宴会”奖励一下自己的,其实也就是简单地“自我陶醉”,退回到最初学习的时候往现在看,总能有一些神奇的思考萌生。
退回到最初的地方,往往能更清晰地知道下一步怎么走。科学也是这样。一直身处时代的浪潮之巅也许前进很快,但却身不由己地被巨浪裹挟着前进,来不及反应就往前走了。退回到最开始的地方眺望,往往能看出这个近乎暴走的时代,下一步将在哪里掀起波澜,而哪里又会重归平静。
假期还剩下25天。
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