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盘很多,大家选的火热。关于怎么选房,还是那句话,若仅用作自住,比二手房划算就可以选。
兼有投资需求怎么办?哪个价格区间的涨幅大,尤其是在剪刀差不明显的情况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硬核发挥工科生的优势,找了了个数学模型。数学不好的,直接看结论就行了,中间过程很枯燥。
首先基于几个基础理论:
房价的初设状态,属于正态分布。
注意前提,是初设状态。大家投资意识还不强,没有进行系统化和模型化分析的时候,买房子主要靠的就是个感觉,这时候,是接近正态分布的。
正态分布有个问题在于:无法将大家不断进化的选房和投资理念纳入考虑。
形象来说,越来越多人选房时,除了考虑传统的户型和朝向,还会考虑地段、学位、交通、租售比等一系列问题。加入了这些投资因素之后,买房的随机性就越来越弱了,背离正态分布越来越远。
正态分布是用来表示连续的,不相关的事件。在版块意识已经觉醒的年代,大家都争相买入某一版块时,已经慢慢超出正态分布所能描述的范围。
先后研究了几个数学模型后,硬核发现,卡方分布更加符合当下买房的场景。所以本文结论是基于卡方分布的数学模型,感谢伟大的数学家们。
说起成都的房价分析,就不得不说微博的三叔(Samuel叔)。如果没听说,又想深入研究房产,建议学习下三叔的基础理论,比大部分公众号超前了一个时代。在公众号还在说M2,人口增量,产业布局,区域规划这些虚无缥缈的因素时,三叔已经给出了具体的投资算法。对的,没看错,是靠算法,不是靠感觉了。
按硬核理解,三叔的理论核心,是中位数。为什么是中位数,而不是平均数,开始硬核以为,又是马云和姚明的例子,即中位数不容易被数据污染。最近研究模型时候,硬核恍然大悟,中位数好处在于容易获得。
如果要获得平均数,需要知道整体样本的信息,而中位数只需要中间一个样本,相对来说,好获得的多。
有人要说,房价平均数一直有的嘛。但房价平均数是单价平均数,而非总价。买房子,最后约束是总价,而不是单价。
说了这么长,终于到正题了,如下图所示(图是从百度百科找的,然后改了下)。卡方分布,最大好处有一个因素,叫做自由度,就是图中的n,具体什么作用,后面再说。
图的横轴为房价,纵轴为所占比例。纵轴数值是示意,大家看个趋势就好。总体的数值也不是特别严谨,还是大家看趋势就可以了,不要太在意数值。
其中80万、160万和240万分别代表了上轮、本轮和未来的中位数;自由度根据大家投资理念的成熟,变得越来越小。
首先我们先验证模型的适应性。卡方分布,在自由度(n)无限大的时候,符合正态分布。换句话来说,大家买房还是凭心情随便买的时候,符合正态分布,此条验证通过。
卡方分布,在自由度(n)变小时候,能量向头部集中。换句话说,大家开始有投资意识时候,买房会选好的买,也符合实际,验证通过。
所以,硬核认为,卡方分布是很符合买房这个场景的。
根据这个模型,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购买力会随着价格的上涨,向头部集中;
2、随着投资理念的成熟(n=1),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3、总价中位数(平均数)以下的房子,会慢慢被遗忘;
4、总价中位数和总价平均数会越差越远,中位数天花板需要不断修正;
5、总价超过中位数越大的房子,行情启动的越慢,但一旦启动,能量非常惊人;
6、购买当前中位数(平均数)2~3倍的房子,此条从模型中不易直接看出来。大致分析思路为,当能量向头部集中时,高倍数的房子,由于倍数过高,会稀释涨幅百分比;低倍数的房子,根据曲线可以看出,绝对值较小。只有中间部分,百分比和绝对值都很可观;
7、此模型未考虑货币的增量。货币增量只会影响横轴X的数值,不会影响曲线形状。
我是硬核说房,立场不歪,言简意赅。如果你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给需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