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都知道springboot 的核心:约定大于配置,什么意思呢?
那么怎么每个约定大于配置呢?摘自百科一段:
》在微服务体系中,简单说,在springboot 中,约定大于配置这句话可以从以下来理解:
1、开发人员仅需规定应用中不符约定的部分;
2、在没有规定配置的地方,采用默认配置,以力求最简配置为核心思想;
- 其实,总的来讲,上面这两条都遵循了推荐默认配置的思想;当存在特殊需求时候,自定义下配置即可,【譬如】:自定义一个过滤器,参考springmvc自定义拦截器:
https://blog.youkuaiyun.com/weixin_42323802/article/details/83656729
定义些默认配置办不到的需求即可,剩下的配置,默认就帮助你完成,大大减少配置工作,
这就是所谓的 “约定”;
2、 这是新的技术新的思想么?
并不是,
在JDK5.0发布,采用元数据 ,引入注解的概念(也称之为标注),就代表简化配置的开始,就是初期的一种 “约定优于配置” 的体现;
这么看来,springboot并不是什么新的技术,官方说基于spring 的基础,没错确实基于spring的基础,细粒度的划分无非就是注解完成减少配置,快速搭建项目的框架工具罢了;
》
许多新的框架使用了约定优于配置的方法,包括:Spring,R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