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js的Object.defineProperty对比Proxy,究竟差在哪里?

Vue.js 区别于 React 的一大特色是它的数据是响应式的,这个特性从 Vue.js 1.x 版本就一直伴随着,这也是 Vue.js 粉喜欢 Vue.js 的原因之一,DOM 是数据的一种映射,数据发生变化后可以自动更新 DOM,用户只需要专注于数据的修改,没有其余的心智负担。

在 Vue.js 内部,想实现这个功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那就是必须劫持数据的访问和更新。其实这点很好理解,当数据改变后,为了自动更新 DOM,那么就必须劫持数据的更新,也就是说当数据发生改变后能自动执行一些代码去更新 DOM,那么问题来了,Vue.js 怎么知道更新哪一片 DOM 呢?因为在渲染 DOM 的时候访问了数据,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访问劫持,这样就在内部建立了依赖关系,也就知道数据对应的 DOM 是什么了。以上只是大体的思路,具体实现要比这更复杂,内部还依赖了一个 watcher 的数据结构做依赖管理,参考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ue.js 1.x 和 Vue.js 2.x 内部都是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这个 API 去劫持数据的 getter 和 setter,具体是这样的: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a',{
  get(){
    // track
  },
  set(){
    // trigger
  }
})

但这个 API 有一些缺陷,它必须预先知道要拦截的 key 是什么,所以它并不能检测对象属性的添加和删除。尽管 Vue.js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 $set$delete 实例方法,但是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增加了一定的心智负担。

另外 Object.defineProperty 的方式还有一个问题,举个例子,比如这个嵌套层级比较深的对象:

export default {
  data: {
    a: {
      b: {
        c: {
          d: 1
        }
      }
    }
  }
}

由于 Vue.js 无法判断你在运行时到底会访问到哪个属性,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嵌套层级较深的对象,如果要劫持它内部深层次的对象变化,就需要递归遍历这个对象,执行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每一层对象数据都变成响应式的。毫无疑问,如果我们定义的响应式数据过于复杂,这就会有相当大的性能负担。

为了解决上述 2 个问题,Vue.js 3.0 使用了 Proxy API 做数据劫持,它的内部是这样的:

observed = new Proxy(data, {
  get() {
    // track
  },
  set() {
    // trigger
  }
})

由于它劫持的是整个对象,那么自然对于对象的属性的增加和删除都能检测到。

但要注意的是,Proxy API 并不能监听到内部深层次的对象变化,因此 Vue.js 3.0 的处理方式是在 getter 中去递归响应式,这样的好处是真正访问到的内部对象才会变成响应式,而不是无脑递归,这样无疑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性能。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