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IPv6地址、组播地址及子网子划分详解二子网划分
5、子网划分
我们在确定的A类、B类、C类网络后,会发现A类16,777,214个可用地址,B类65,534个可用地址、C类254个,如果都在一个网络里,那会发生什么,大量的流量、广播充斥在一个网络里,直接崩溃。我们需要做的通过增加广播域,使同一网段中只有一定数量的设备,一是减少冲突,不会形成广播风暴,使数据流不至于拥挤,硬件上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来解决,交换机来对冲突域进行分割,交换机每个端口都是独立的冲突域;路由器对广播域进行分割,路由器不转发广播将广播发送到其它网络。这样就需要进行子网划分,将大型网络划分成一段段子网络。
这样的好处就是在一个网络内减少网络流量,方便管理(易于找到问题),网速变快。
前面已经讲述了网络号(网络地址),路由器是根据网络号先找到位置,再根据具体的主机号找到主机。
5.1、子网掩码
通过分配子网掩码来确定属于哪部分子网,子网掩码使用与IP地址一样的格式也是32位,使用子网掩码(subnet masking)决定IP地址中哪部分为网络部分,哪部分为主机部分。由1和0组成,其中1表示IP地址的网络地址或子网地址,0表示IP 地址的节点地址部分。子网是在节点地址部分上进行划分的。
网络 | 二进制 | 十进制子网掩码 |
---|---|---|
A类 |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 255.0.0.0 |
B类 |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00000000 | 255.255.0.0 |
C类 |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 255.255.255.0 |
1代表网络位,0代表主机位任意变化。默认的A类 、B类、C类子网掩码网络地址不变,变动的是节点地址部分。
子网掩码255.255.0.0就意味着,后面00000000 00000000都可变化的,有2¹⁶=65,534种可能性,可用地址数量为2¹⁶-2=65,534,255.255.255.0后面的节点地址00000000有2⁸可能性,可用地址数量为2⁸-2=254。
上图中子网掩码240、190从哪里来的?
240=2⁷+2⁶+2⁵+2⁴,190=2⁷+2⁶,子网掩码二进制地址上节点地址不为0,意味着有1的网络位出现。默认的A类、B类、C类子网掩码节点地址全为0,只有一个子网,当节点地址中有1时已进行子网划分,在节点地址出现一个1有两个子网、两个1时有4个子网、三个1时有8个子网、四个时有16个子网。255.255.255.240表明这个地址属于16个子网中的一个,每个子网的范围是256-240=16。
5.2、无类域间选择CIDR
192.168.10.0/24,这个/24就是CIDR 的“斜线记法”, 它又称为CIDR记法。24为网络前缀,是根据IP地址192.168.10的子网掩码而得来的,它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二进制表示为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总计24个1。
192.168.10.0/24也指出这个IP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CIDR使用各种长度的“网络前缀”来代替分类地址中的网络号和子网号。无类域间选择CIDR不好记,就记住超网。
子网掩码与CIDR值在子网划分时的对应表
子网掩码 | CIDR值 | 二进制子网掩码 |
---|---|---|
255.0.0.0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