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here like
like 操作符用于在 WHERE 子句中搜索列中的指定模式。(这个模式常常要用到正则表达式)
我们希望从 "Persons" 表中选取居住在包含 "lon" 的城市里的人: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 SELECT 语句:
SELECT * FROM Persons
WHERE City LIKE '%lon%'
2 group by(mysql 中order by 与group by的顺序是:
select
from
where
group by
order by)
select sum(click_num) as totalnum,max(update_time) as update_time,count(*) as totalarticle
from article_detail where userid =1
group by userid
order by update_time desc
where 子句的作用是在对查询结果进行分组前,将不符合where条件的行去掉,即在分组之前过滤数据,条件中不能包含聚组函数,使用where条件显示特定的行。
having 子句的作用是筛选满足条件的组,即在分组之后过滤数据,条件中经常包含聚组函数,使用having 条件显示特定的组,也可以使用多个分组标准进行分组。
having 子句被限制子已经在SELECT语句中定义的列和聚合表达式上。通常,你需要通过在having子句中重复聚合函数表达式来引用聚合值,就如你在SELECT语句中做的那样。例如:
SELECT A COUNT(B) FROM TABLE GROUP BY A HAVING COUNT(B)>2
3 连接函数 contat()
2 select 中使用自定义查找函数
定义自定义函数像内置函数一样返回标量值,也可以将结果集用表格变量返回
用户自定义函数的类型:
标量函数:返回一个标量值
表格值函数{内联表格值函数、多表格值函数}:返回行集(即返回多个值)
Create function AvgResult(@scode varchar(10))
Returns real
As
Begin
Declare @avg real
Declare @code varchar(11)
Set @code=@scode + ‘%’
Select @avg=avg(result) from LearnResult_baijiali
Where scode like @code
Return @avg
End
执行用户自定义函数
select 用户名。函数名 as 字段别名
select dbo.AvgResult(‘s0002’) as result
用户自定义函数返回值可放到局部变量中,用set ,select,exec赋值
declare @avg1 real ,@avg2 real ,@avg3 real
select @avg1= dbo.AvgResult(‘s0002’)
set @avg2= dbo.AvgResult(‘s0002’)
exec @avg3= dbo.AvgResult ‘s0002’
select @avg1 as avg1 ,@avg2 as avg2 ,@avg3 as avg3
函数引用
create function code(@scode varchar(10))
returns varchar(10)
as
begin
declare @ccode varchar(10)
set @scode = @scode + ‘%’
select @ccode=ccode from cmessage
where ccode like @scode
return @ccode
end
select name from class where ccode = dbo.code(‘c001’)
2、表格值函数
a、 内联表格值函数
格式:
create function 函数名(参数)
returns table
[with {Encryption | Schemabinding }]
as
return(一条SQL语句)
create function tabcmess(@code varchar(10))
returns table
as
return(select ccode,scode from cmessage where ccode like @ccode)
b、 多句表格值函数
create function 函数名(参数)
returns 表格变量名table (表格变量定义)
[with {Encryption | Schemabinding }]
as
begin
SQL语句
end
多句表格值函数包含多条SQL语句,至少有一条在表格变量中填上数据值
表格变量格式
returns @变量名 table (column 定义| 约束定义 [,…])
对表格变量中的行可执行select,insert,update,delete , 但select into 和 insert 语句的结果集是从存储过程插入。
Create function tabcmessalot (@code varchar(10))
Returns @ctable table(code varchar(10) null,cname varchar(100) null)
As
Begin
Insert @ctable
Select ccode,explain from cmessage
Where scode like @code
return
End
Select * from tabcmessalot(‘s0003’)
编写一个函数,该函数,可以通过输入借书时间来判断是否到期,当借阅时间大于30天,返回已经过期;否则返回还未到期。
CREATE FUNCTION IsDateout(@BDate datetime)
returns nvarchar(20)
AS
BEGIN
DECLARE @myresult nvarchar(20)
IF (datediff(day,@BDate,getdate())>30)
BEGIN
SET @myresult='已过期'
end
else
begin
set @myresult='未到期'
end
RETURN (@myresult)
END
SELECT dbo.IsDateout(cast('2009-12-17' AS datetime))--结果已过期
SELECT dbo.IsDateout(cast('2010-12-17' AS datetime))--结果未到期
3. 表 是真实存在的,它占内存空间
视图 是虚拟表,不存储数据,存储的是sql,检索他的时候实际上是执行定义它的sql语句,它的性能并 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出色。 不占任何内存,可以对任意的表进行叠加和剪裁,利用分区视图的功能,能加快表的I/O读取时间(需要2块以上硬盘)
存储过程 理解的简单一点就是“数据库中的程序”,可以在不需要外部程序(如C,java,vb等)的情况下,让数据库自己解决复杂的、用一般sql不能实现
的功能,而视图则不然。存储过程在编译后可以生成执行计划,这使得每次执行存储过程的时候效率将会更高,这是存储过程,另外台提交参数的时候,使用存储过程将会减少网络带宽流量,这是存储过程相对于普通的sql语句在性能上的最大的优势
存储过程和函数的区别
函数:只能返回一个变量的限制。而存储过程可以返回多个。
函数是可以嵌入在sql中使用的,可以在select中调用,而存储过程不行
执行的本质都一样。
函数限制比较多,比如不能用临时表,只能用表变量.还有一些函数都不可用等等.而存储过程的限制相对就比较少
1. 一般来说,存储过程实现的功能要复杂一点,而函数的实现的功能针对性比较强。
2. 对于存储过程来说可以返回参数,而函数只能返回值或者表对象。
3. 存储过程一般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执行,而函数可以作为查询语句的一个部分来调用,由于函数可以返回一个表对象,因此它可以在查询语句中位于FROM关键字的后面。
4. 当存储过程和函数被执行的时候,SQL Manager会到PRocedure cache中去取相应的查询语句,如果在procedure cache里没有相应的查询语句,SQL Manager就会对存储过程和函数进行编译
Case具有两种格式。简单Case函数和Case搜索函数。
--简单Case函数
CASE sex
WHEN '1' THEN '男'
WHEN '2' THEN '女'
ELSE '其他' END
--Case搜索函数
CASE WHEN sex = '1' THEN '男'
WHEN sex = '2' THEN '女'
ELSE '其他' END
这两种方式,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简单Case函数的写法相对比较简洁,但是和Case搜索函数相比,功能方面会有些限制,比如写判断式。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Case函数只返回第一个符合条件的值,剩下的Case部分将会被自动忽略。
--比如说,下面这段SQL,你永远无法得到“第二类”这个结果
CASE WHEN col_1 IN ( 'a', 'b') THEN '第一类'
WHEN col_1 IN ('a') THEN '第二类'
ELSE'其他' END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使用Case函数都能做些什么事情。
一,已知数据按照另外一种方式进行分组,分析。
有如下数据:(为了看得更清楚,我并没有使用国家代码,而是直接用国家名作为Primary Key)
国家(country) | 人口(population) |
中国 | 600 |
美国 | 100 |
加拿大 | 100 |
英国 | 200 |
法国 | 300 |
日本 | 250 |
德国 | 200 |
墨西哥 | 50 |
印度 | 250 |
根据这个国家人口数据,统计亚洲和北美洲的人口数量。应该得到下面这个结果。
洲 | 人口 |
亚洲 | 1100 |
北美洲 | 250 |
其他 | 700 |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做?生成一个带有洲Code的View,是一个解决方法,但是这样很难动态的改变统计的方式。
如果使用Case函数,SQL代码如下:
SELECT SUM(population),
CASE country
WHEN '中国' THEN '亚洲'
WHEN '印度' THEN '亚洲'
WHEN '日本' THEN '亚洲'
WHEN '美国' THEN '北美洲'
WHEN '加拿大' THEN '北美洲'
WHEN '墨西哥' THEN '北美洲'
ELSE '其他' END
FROM Table_A
GROUP BY CASE country
WHEN '中国' THEN '亚洲'
WHEN '印度' THEN '亚洲'
WHEN '日本' THEN '亚洲'
WHEN '美国' THEN '北美洲'
WHEN '加拿大' THEN '北美洲'
WHEN '墨西哥' THEN '北美洲'
ELSE '其他' END;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判断工资的等级,并统计每一等级的人数。SQL代码如下;
SELECT
CASE WHEN salary <= 500 THEN '1'
WHEN salary > 500 AND salary <= 600 THEN '2'
WHEN salary > 600 AND salary <= 800 THEN '3'
WHEN salary > 800 AND salary <= 1000 THEN '4'
ELSE NULL END salary_class,
COUNT(*)
FROM Table_A
GROUP BY
CASE WHEN salary <= 500 THEN '1'
WHEN salary > 500 AND salary <= 600 THEN '2'
WHEN salary > 600 AND salary <= 800 THEN '3'
WHEN salary > 800 AND salary <= 1000 THEN '4'
ELSE NULL END;
二,用一个SQL语句完成不同条件的分组。
有如下数据
国家(country) | 性别(sex) | 人口(population) |
中国 | 1 | 340 |
中国 | 2 | 260 |
美国 | 1 | 45 |
美国 | 2 | 55 |
加拿大 | 1 | 51 |
加拿大 | 2 | 49 |
英国 | 1 | 40 |
英国 | 2 | 60 |
按照国家和性别进行分组,得出结果如下
国家 | 男 | 女 |
中国 | 340 | 260 |
美国 | 45 | 55 |
加拿大 | 51 | 49 |
英国 | 40 | 60 |
普通情况下,用UNION也可以实现用一条语句进行查询。但是那样增加消耗(两个Select部分),而且SQL语句会比较长。
下面是一个是用Case函数来完成这个功能的例子
SELECT country,
SUM( CASE WHEN sex = '1' THEN
population ELSE 0 END), --男性人口
SUM( CASE WHEN sex = '2' THEN
population ELSE 0 END) --女性人口
FROM Table_A
GROUP BY country;
这样我们使用Select,完成对二维表的输出形式,充分显示了Case函数的强大。
三,在Check中使用Case函数。
在Check中使用Case函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非常不错的解决方法。可能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用Check,那么我建议你在看过下面的例子之后也尝试一下在SQL中使用Check。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
公司A,这个公司有个规定,女职员的工资必须高于1000块。如果用Check和Case来表现的话,如下所示
CONSTRAINT check_salary CHECK
( CASE WHEN sex = '2'
THEN CASE WHEN salary > 1000
THEN 1 ELSE 0 END
ELSE 1 END = 1 )
如果单纯使用Check,如下所示
CONSTRAINT check_salary CHECK
( sex = '2' AND salary > 1000 )
女职员的条件倒是符合了,男职员就无法输入了。
a、部门表里,工资范围在 <1k , 1k~ 3k , >3k 数量各是多少? 有几种方法?
b、 查找出的结果进行排序, 排序方式为 b, c, a (自定义排序)
select
sum( case when sa <1000 then 1 else 0 ) as '<1k' ,
sum( if sa between 1000 and 3000 ,1,0) as '1k~3k',
count(distinct if(sa > 3000 , person_id,0))-1
from
dept order by
case when sa between 1000 and 3000 then 10
when sa < 1000 then 5
else 0 end desc ;
DML、DDL、DCL区别 .
总体解释: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它们是SELECT、UPDATE、INSERT、DELETE,就象它的名字一样,这4条命令是用来对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操作的语言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DDL比DML要多,主要的命令有CREATE、ALTER、DROP等,DDL主要是用在定义或改变表(TABLE)的结构,数据类型,表之间的链接和约束等初始化工作上,他们大多在建立表时使用
DCL(Data Control Language):
是数据库控制功能。是用来设置或更改数据库用户或角色权限的语句,包括(grant,deny,revoke等)语句。在默认状态下,只有sysadmin,dbcreator,db_owner或db_securityadmin等人员才有权力执行DCL
详细解释:
一、DDL is 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statements. Some examples: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和管理 SQL 数据库中的所有对象的语言
1.CREATE - to create objects in the database 创建
2.ALTER - alters the structure of the database 修改
3.DROP - delete objects from the database 删除
4.TRUNCATE - remove all records from a table, including all spaces allocated for the records are removed
TRUNCATE TABLE [Table Name]。
下面是对Truncate语句在MSSQLServer2000中用法和原理的说明:
Truncate table 表名 速度快,而且效率高,因为:
TRUNCATE TABLE 在功能上与不带 WHERE 子句的 DELETE 语句相同:二者均删除表中的全部行。但 TRUNCATE TABLE 比 DELETE 速度快,且使用的系统和事务日志资源少。
DELETE 语句每次删除一行,并在事务日志中为所删除的每行记录一项。TRUNCATE TABLE 通过释放存储表数据所用的数据页来删除数据,并且只在事务日志中记录页的释放。
TRUNCATE TABLE 删除表中的所有行,但表结构及其列、约束、索引等保持不变。新行标识所用的计数值重置为该列的种子。如果想保留标识计数值,请改用 DELETE。如果要删除表定义及其数据,请使用 DROP TABLE 语句。
对于由 FOREIGN KEY 约束引用的表,不能使用 TRUNCATE TABLE,而应使用不带 WHERE 子句的 DELETE 语句。由于 TRUNCATE TABLE 不记录在日志中,所以它不能激活触发器。
TRUNCATE TABLE 不能用于参与了索引视图的表。
5.COMMENT - add comments to the data dictionary 注释
6.GRANT - gives user's access privileges to database 授权
7.REVOKE - withdraw access privileges given with the GRANT command 收回已经授予的权限
二、DML is 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statements. Some examples:数据操作语言,SQL中处理数据等操作统称为数据操纵语言
1.SELECT - retrieve data from the a database 查询
2.INSERT - insert data into a table 添加
3.UPDATE - updates existing data within a table 更新
4.DELETE - deletes all records from a table, the space for the records remain 删除
5.CALL - call a PL/SQL or Java subprogram
6.EXPLAIN PLAN - explain access path to data
Oracle RDBMS执行每一条SQL语句,都必须经过Oracle优化器的评估。所以,了解优化器是如何选择(搜索)路径以及索引是如何被使用的,对优化SQL语句有很大的帮助。Explain可以用来迅速方便地查出对于给定SQL语句中的查询数据是如何得到的即搜索路径(我们通常称为Access Path)。从而使我们选择最优的查询方式达到最大的优化效果。
7.LOCK TABLE - control concurrency 锁,用于控制并发
三、DCL is Data Control Language statements. Some examples:数据控制语言,用来授予或回收访问数据库的某种特权,并控制数据库操纵事务发生的时间及效果,对数据库实行监视等
1.COMMIT - save work done 提交
2.SAVEPOINT - identify a point in a transaction to which you can later roll back 保存点
3.ROLLBACK - restore database to original since the last COMMIT 回滚
4.SET TRANSACTION - Change transaction options like what rollback segment to use 设置当前事务的特性,它对后面的事务没有影响.
DDL、DML和DCL的理解 (张青山)
先给出一个图:
1、DDL
1-1、DDL的概述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 数据定义语言)用于操作对象和对象的属性,这种对象包括数据库本身,以及数据库对象,像:表、视图等等,DDL对这些对象和属性的管理和定义具体表现在Create、Drop和Alter上。特别注意:DDL操作的“对象”的概念,”对象“包括对象及对象的属性,而且对象最小也比记录大个层次。以表举例:Create创建数据表,Alter可以更改该表的字段,Drop可以删除这个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DDL所站的高度,他不会对具体的数据进行操作。
1-2、DDL的主要语句(操作)
Create语句:可以创建数据库和数据库的一些对象。
Drop语句:可以删除数据表、索引、触发程序、条件约束以及数据表的权限等。
Alter语句:修改数据表定义及属性。
1-3、DDL的操作对象(表)
1-3-1、表的概念
表的创建就是用来存放数据用的,由于我们存放的数据的不通,所以我们需要定义些数据类型,以方便管理。
1-3-2、表的属性
主键属性:主键就是主键约束,只不过起的名字不同了,主键的起名偏向于虚的(就是描述描述这件事),主键约束起名偏向于实得(就是描述操作的实施),描述的都是同一件事,主键约束就是表中的一个属性;在一个表中最多可以有一个主键;一个主键可以定义在一个或多个字段;主键使一个或多个字段的值必须唯一且不为空,这样做可以通过该字段或该组字段中的值唯一的代表一条记录。
唯一属性:一个表中只能有一个主键属性,为了方表用户,提出唯一约束;唯一约束可以定义在一个或多个字段上;唯一约束使该字段或该组字段中的值唯一,可以为空,但是,不能重复。
外键属性:又叫外键,又叫外键约束,跟主键和主键约束的关系是一样的;外键约束针对的两个表,如果表A的主关键字是表B中的字段,则该字段称为表B的外键,表A称为主表,表B称为从表,但要注意,必须要计算机要知道你是这种关系。
核查、Null和缺省属性:核查属性又叫核查约束,Null属性又叫Null约束,缺省属性又叫缺省约束;这些名称是描述一件事,描述一种情况,这件事或这张情况我们当然可以人为的那样特意做(输入数据是注意就行),但是,他们的本意是实现自动化,也就是让计算机做这件事。
(你知道为什么建立主键和唯一约束的时候,会自动的创建索引吗?而且是唯一索引,想一想索引大多在那些字段上用,以及索引的作用就会知道了。像主键约束、唯一约束、非空约束、外键约束、核查约束和缺省约束这些操作都是使表具有某些特性,所以在这里我认为他们都是表的属性。)
2、DML
2-1、DML的概述
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 数据操控语言)用于操作数据库对象中包含的数据,也就是说操作的单位是记录。
2-2、DML的主要语句(操作)
Insert语句:向数据表张插入一条记录。
Delete语句:删除数据表中的一条或多条记录,也可以删除数据表中的所有记录,但是,它的操作对象仍是记录。
Update语句:用于修改已存在表中的记录的内容。
2-3、DML的操作对象——记录
2-3-1、注意
当我们对记录进行Insert、Delete和Update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清楚DDL对其的一些操作。
3、DCL
3-1、DCL的概述
DCL(Data Control Language 数据控制语句)的操作是数据库对象的权限,这些操作的确定使数据更加的安全。
3-2、DCL的主要语句(操作)
Grant语句:允许对象的创建者给某用户或某组或所有用户(PUBLIC)某些特定的权限。
Revoke语句:可以废除某用户或某组或所有用户访问权限
3-3、DCL的操作对象(用户)
此时的用户指的是数据库用户。
6.drop delete 和truncate 的区别
(1)DELETE语句执行删除的过程是每次从表中删除一行,并且同时将该行的删除操作作为事务记录在日志中保存以便进行回滚操作。
TRUNCATE TABLE 则一次性地从表中删除所有的数据并不把单独的删除操作记录记入日志保存,删除行是不能恢复的。并且在删除的过程中不会激活与表有关的删除触发器。执行速度快。
(2)表和索引所占空间。
当表被TRUNCATE 后,这个表和索引所占用的空间会恢复到初始大小,
DELETE操作不会减少表或索引所占用的空间。
drop语句将表所占用的空间全释放掉。
(3)一般而言,drop > truncate > delete
(4)应用范围。
TRUNCATE 只能对TABLE; DELETE可以是table和view
(5)TRUNCATE 和DELETE只删除数据, DROP则删除整个表(结构和数据)。
(6)truncate与不带where的delete :只删除数据,而不删除表的结构(定义)drop语句将删除表的结构被依赖的约束(constrain),触发器(trigger)索引(index);依赖于该表的存储过程/函数将被保留,但其状态会变为:invalid。
(7)delete语句为DML(data maintain Language),这个操作会被放到 rollback segment中,事务提交后才生效。如果有相应的 tigger,执行的时候将被触发。
(8)truncate、drop是DLL(data define language),操作立即生效,原数据不放到 rollback segment中,不能回滚
(9)在没有备份情况下,谨慎使用 drop 与 truncate。要删除部分数据行采用delete且注意结合where来约束影响范围。回滚段要足够大。要删除表用drop;若想保留表而将表中数据删除,如果与事务无关,用truncate即可实现。如果和事务有关,或老师想触发trigger,还是用delete。
(10) Truncate table 表名 速度快,而且效率高,因为:
truncate table 在功能上与不带 WHERE 子句的 DELETE 语句相同:二者均删除表中的全部行。但 TRUNCATE TABLE 比 DELETE 速度快,且使用的系统和事务日志资源少。DELETE 语句每次删除一行,并在事务日志中为所删除的每行记录一项。TRUNCATE TABLE 通过释放存储表数据所用的数据页来删除数据,并且只在事务日志中记录页的释放。
(11) TRUNCATE TABLE 删除表中的所有行,但表结构及其列、约束、索引等保持不变。新行标识所用的计数值重置为该列的种子。如果想保留标识计数值,请改用 DELETE。如果要删除表定义及其数据,请使用 DROP TABLE 语句。
(12) 对于由 FOREIGN KEY 约束引用的表,不能使用 TRUNCATE TABLE,而应使用不带 WHERE 子句的 DELETE 语句。由于 TRUNCATE TABLE 不记录在日志中,所以它不能激活触发器。
一、delete
1、delete是DML,执行delete操作时,每次从表中删除一行,并且同时将该行的的删除操作记录在redo和undo表空间中以便进行回滚(rollback)和重做操作,但要注意表空间要足够大,需要手动提交(commit)操作才能生效,可以通过rollback撤消操作。
2、delete可根据条件删除表中满足条件的数据,如果不指定where子句,那么删除表中所有记录。
3、delete语句不影响表所占用的extent,高水线(high watermark)保持原位置不变。
二、truncate
1、truncate是DDL,会隐式提交,所以,不能回滚,不会触发触发器。
2、truncate会删除表中所有记录,并且将重新设置高水线和所有的索引,缺省情况下将空间释放到minextents个extent,除非使用reuse storage,。不会记录日志,所以执行速度很快,但不能通过rollback撤消操作(如果一不小心把一个表truncate掉,也是可以恢复的,只是不能通过rollback来恢复)。
3、对于外键(foreignkey )约束引用的表,不能使用 truncate table,而应使用不带 where 子句的 delete 语句。
4、truncate table不能用于参与了索引视图的表。
三、drop
1、drop是DDL,会隐式提交,所以,不能回滚,不会触发触发器。
2、drop语句删除表结构及所有数据,并将表所占用的空间全部释放。
3、drop语句将删除表的结构所依赖的约束,触发器,索引,依赖于该表的存储过程/函数将保留,但是变为invalid状态。
总结:
1、在速度上,一般来说,drop> truncate > delete。
2、在使用drop和truncate时一定要注意,虽然可以恢复,但为了减少麻烦,还是要慎重。
3、如果想删除部分数据用delete,注意带上where子句,回滚段要足够大;
如果想删除表,当然用drop;
如果想保留表而将所有数据删除,如果和事务无关,用truncate即可;
如果和事务有关,或者想触发trigger,还是用delete;
如果是整理表内部的碎片,可以用truncate跟上reuse stroage,再重新导入/插入数据。
1 存储过程和函数
定义:
存储过程(Stored Procedure )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 语句集,经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如果该存储过程
带有参数)来执行它。
存储过程是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任何一个设计良好的数据库应用程序都应该用到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是由流控制和SQL 语句书写的过程,这个过程经编译和优化后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应用程序使用时只要调用即可。
在Oracle 中,若干个有联系的过程可以组合在一起构成程序包。
优 点:
1. 存储过程只在创造时进行编译,以后每次执行存储过程都不需再重新编译,而一般SQL语句每执行一次就编译一次,所以使用存储过程可提高数据库执行速度。
2.当对数据库进行复杂操作时(如对多个表进行Update、Insert、Query、Delete时),可将此复杂操作用存储过程封装起来与数据库提供的事务处理结合一起使用。
3.存储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可减少数据库开发人员的工作量。
4.安全性高,可设定只有某用户才具有对指定存储过程的使用权。
存储过程与函数的对比
存储过程的优缺点
优点:减少网络交互的成本。
缺点:
a、不可移植性,每种数据库的内部编程语法都不太相同,当你的系统需要兼容多种数据库时,最好不要用存储过程。
b、学习成本高,DBA一般都擅长写存储过程,但并不是每个程序员都能写好存储过程,除非你的团队有较多的开发人员熟悉写存储过程,否则后期系统维护会产生问题。
c、业务逻辑多处存在,采用存储过程后也就意味着你的系统有一些业务逻辑不是在应用程序里处理,这种架构会增加一些系统维护和调试成本。
d、存储过程和常用应用程序语言不一样,它支持的函数及语法有可能不能满足需求,有些逻辑就只能通过应用程序处理。
e、如果存储过程中有复杂运算的话,会增加一些数据库服务端的处理成本,对于集中式数据库可能会导致系统可扩展性问题。
f、为了提高性能,数据库会把存储过程代码编译成中间运行代码(类似于Java的class文件),所以更像静态语言。当存储过程引用的对像(表、视图等等)结构改变后,
存储过程需要重新编译才能生效,在24*7高并发应用场景,一般都是在线变更结构的,所以在变更的瞬间要同时编译存储过程,这可能会导致数据库瞬间压力上升引起故障
drop
procedure
if exists p;
delimiter //
create
procedure
p()
begin
declare
l_maxid,l_minid,l_current_cnt
int
unsigned
default
0;
declare
l_step
int
default
10000;
select
max
(case_id),
min
(case_id)
into
l_maxid,l_minid
from
case_fix_attrs ;
select
l_maxid,l_minid;
while l_minid <= l_maxid
do
update
case_grade a
inner
join
case_fix_attrs b
on
a.case_id = b.case_id
set
b.case_weight=a.weight
where
b.case_id >=l_minid
and
b.case_id < l_minid+l_step;
set
l_minid=l_minid+l_step;
set
l_current_cnt=l_current_cnt+row_count();
select
l_minid,l_maxid,now(),l_current_cnt,row_count();
end
while;
end
;
//
delimiter ;
call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