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写在前面
1.参考资料:
-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深入分析与解释 Siglind Bruhn
- 《时空重组 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新解》赵晓生
-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BWV.846 分析 沈阳音乐学院 张一茵
- 巴赫平均律BWV846作品探析 陕西师范大学 徐玮良
- 维基百科 平均律钢琴曲集
2.乐理知识
下面简述本文将用到的乐理知识。
主音与属音
主音是音阶的第一个音级,属音是第五个音级,下属音是主音往下方数纯五度的音,是第四个音级。例如,在C大调中,主音是C,属音是G,下属音是F。主和弦(T)、属和弦(D)、下属和弦(S)就是分别基于主音、属音、下属音的和弦。
终止式
终止是指以旋律或和声上的配置,作为乐曲的解决或歇止。在调性音乐中终止是用来强调乐句的主音(Tonic)的一个主要方法。由各种常见的终止式:正格终止、半收终止、变格终止、阻碍终止等。
其中正格终止(Authentic cadence)指 V -> I或IV-> V -> I(即属->主,或 下属->属->主)进行,这终止可以说是大部分调性音乐的必然收结。
模进
模进在音乐中的定义如下:
至少有2次相同重复的动机,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出现:
- 调性模进是指同一调性内部的模进,这样音程可能是在(大小二度,大小三度之间)变换;
- 纯粹模进(或说绝对模进,完全模进)指动机中所有音程关系保持不变的移位,这样调性有可能是改变的。
简单来讲,就是同一段旋律在乐曲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音高出现,虽然这段旋律的内部的音可能会有音程的改变,但仍能听出“这是同一段旋律”。
一、乐曲
1. 准备工作
这里可以下载序曲的midi格式文件。
这里是对序曲midi文件的可视化:
在本文中,使用了python的pretty_midi包,这里是基于Jupyter Notebook的pretty_midi使用教程,这里是它的文档。
2.简介
《平均律钢琴曲集》。它供渴望学习的年轻音乐家们使用和受益,并作为其他在艺术上成为专家的人的一种消遗。由约翰 ·塞巴斯蒂安 ·巴赫创作并发表,他目前是安哈而特科滕宫廷的乐长和室内乐指挥。(1722年)
这是巴赫为他《平均律钢琴曲集》Well tempered Clavier(WTC)写下的题词。这(两卷)曲集在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人们称作音乐中的《旧约圣经》,被广泛看作是西方古典音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对这一曲集的研究著作就若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本文涉及的序曲史两卷共48套前奏曲与赋格的第一篇。
下面是本曲的乐谱:
二、分析
1.和声
这首C大调上的作品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 ,连续的琶音滚动自始至终贯穿全曲。最流行的视角是将全曲看作由单纯的分解和弦所构成,进而从和声内涵的紧张度的增强与削减来理解这首乐曲。也就是说,这首乐曲从和声的逐步进程中获得了表达力。
The prelude in C major derives its expression from its harmonic progressions.
(1) 先看前四个小节,第一小节由主和弦平静地开始,主音保持到第 2小
节 SⅡ2的不稳定 ,再到第 3小节 D56和第 4小节主和弦的解决 。主(T)->下属(S)->属(D)->主(T)的C大调终止式拉动了音乐的进行和展开。
将前四小节出现的音以全音符的格式写出来,我们有:
为了看得更明白,我们进行简单的八度之间的移动,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