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国利民的顺风车,谁来解决其安全困局!

本文围绕顺风车展开,先阐述其给生活带来的美好,如运送大量人次、降低事故率等,也指出其面临安全防范难控、缺乏行业监管等困境。最后作为技术男,提出建立防范、核查、信用机制,事中技术防范及剔除社交成分等建议,以避免事故发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昨天(2018.8.25)发生的顺风车司机杀害年轻美女乘客的恶性事件(尽管这是一次偶然事件,但是对受害人而言无疑是悲痛的事情,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犯罪人);同时也有一些针对顺风车平台的谴责之声,将顺风车经营企业逼向了墙角,但是如果我们冷静思考的话,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本人也是一个顺风车爱好者,自己开车时会偶尔会接一些顺风车客人,有时也会打顺风车。和不同的乘客或者交流让我增长见识,行程中也不寂寞无聊;有时投缘的话还能成为朋友,甚至生意伙伴;毫无疑问顺风车平台为枯燥的行程增加了一些乐趣,展现了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一面。顺风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美好?我们可以看一些数据:

       1、滴滴顺风车公布2017年春运跨城数据:覆盖31省运送848万人次。http://news.mydrivers.com/1/520/520707.htm

        2、2018年5月3日,滴滴顺风车披露了五一假期的跨城(含跨县)成绩单。在刚刚过去的小长假期间(4.28-5.01,共4天),滴滴跨城顺风车累计运送人次达到了600万。https://www.admin5.com/article/20180503/850626.shtml

    3、2017年全年,滴滴顺风车和快车拼车服务累计分享座位超过10.5亿个。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89021518860252964&wfr=spider&for=pc

         4、滴滴长期与公安部门合作,对车主进行三证验真和背景筛查。2017年全年,滴滴平台每天拒绝4万个不符要求的注册申请;滴滴推出的防疲劳驾驶以及“滴滴护航”安全驾驶监测系统,使平台去年的交通事故率同比降低了21%,远低于交通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宣传教育和提示,滴滴还将后座系安全带的比例由2.5%提升到了10%以上。

        过去的一年,滴滴持续和各城市开展智慧交通合作实践,通过智慧信号灯、智慧诱导屏、潮汐车道等多种方式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截止2017年年底,滴滴在济南、武汉、广州等地优化了超过1200个信号灯,使当地交通拥堵指数下降了10%-20%。

         滴滴公司表示,经过5年多的发展,滴滴已成为汇聚出租车、快车、专车、拼车、顺风车、代驾、租车、单车等多种出行解决方案,涵盖汽车运营、车主服务等全产业链的移动出行平台。通过产品技术创新,滴滴将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帮助城市建设高效和环保的智慧交通体系。

          以上这些数据如果没有顺风车平台企业的努力,以传统的方式,是根本就不可能办到的。人们普遍认为出租车比顺风车更安全,审核手段和管理方法更科学有效,但是如果大家以“出租车杀人案”在百度搜索的话,得到的数据也是相当惊人,触目惊心的;这篇文章说的比较客观,可以参考: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0182910421854821&wfr=spider&for=pc。出租车或者顺风车平台就像一把刀,看这把刀是被谁握着,将产生不同的结果。

         顺风车的困境到底是什么?(其实出租车也是一样的)

         1、安全防范风险较大,难控。因为陌生的两个人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其中一人如果怀有歹念,并且具备实施的条件的话,悲剧是很容易发生的。

         2、顺风车作为新生事物,缺乏超越企业的行业监管。作为注册在某地服务却是全国的产品,属地管理或是经营地管理?似乎现在也没有理清。

          3、企业与安全部门的合作不畅通,不能及时阻止犯罪活动;无法对犯罪行为构成威慑力。从乘客报警到向公安机关提供线索,浪费了太多时间。因为企业没有与公安机关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无法识别电话的那头是公安还是别有用心的套取乘客信息的人员,需要逐级核实。

          4、企业的安全监管人员和能力配置不足,难以应付真真假假的危险情况。企业可能投入处理业务纠纷的人力多于安全监督的人力,甚至可以讲如果只依靠人力和企业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支撑一年多达10亿次的出行事件,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百亿级别的安全监管信息。因此企业在接到报案到处理,中间花费了太多的时间。

          作为互联网技术受益的大众、企业和政府,有必要一起设计和实施良好的制度,开发和应用新的技术,来避免该类事故的再次发生。作为一个技术男,我的建议是:

         1、防范机制:建立网约车平台行业组织,实现平台间数据共享数据库,让有劣迹的驾驶员和车辆不得进入这个行业,有违规行为,其他企业不能接收,预防工作做好。

         2、核查机制:网约车主申请时需要经过公安、交通、保险多方验证,背景调查除了犯罪还应该包括交通违章方面的核实,参考出租车的标准。

         3、信用机制:对网约车主,乘客有一票否决的权利,一旦被乘客投诉,根据情节轻重进行处罚,信用等级太低的踢出。

         4、事中防范:从技术上做限制,比如网约车必须按照导航线路行驶,如果偏离路线达到一定时间(5-10分钟)主动提醒乘客注意,超过15分钟电话联系乘客和司机。远程记录行驶途中的交谈记录,转换为文字,采用AI技术发现危险信号。

         5、其他措施:剔除产品中的社交成分,双方只能就服务和当事人是否遵守诚信进行评价,隐藏可能对双方造成伤害的信息,比如职业、性别、收入、车型等信息。让顺风车变成一次偶遇,而不要成为恶性事件的帮凶。参见【滴滴司机杀人背后,顺风车为何成了部分司机的交友平台?】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0167868174787534&wfr=spider&for=pc

          技术本没有善恶,不被恶人所用,方可造福百姓。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