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间隙锁

在高并发环境中,MySQL InnoDB的间隙锁可能导致死锁。间隙锁、行锁和Next-Key Lock是InnoDB的行锁方式。默认在Repeatable Read隔离级别下,对普通索引使用Next-Key Lock防止幻读。当事务先删除后插入,若删除的记录不存在,会创建一个间隙锁,可能引发死锁。解决办法是避免删除不存在的记录,或者调整隔离级别,但可能影响主从复制和灾难恢复。最佳实践是修改代码逻辑。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经常出现insert死锁,经过排查是间隙锁在作怪!


MySQL InnoDB支持三种行锁方式:

行锁(Record Lock):也叫记录锁,锁直接加在索引记录上。

间隙锁(Gap Lock):锁加在不存在的空闲空间,可以是两个索引记录之间,也可能是第一个索引记录之前或最后一个索引记录之后的空间。

Next-Key Lock:行锁与间隙锁组合起来用就叫做Next-Key Lock.

默认情况,InnoDB工作在Repeatable Read 隔离级别下,对主健索引,唯一性索引以记录锁方式对数据进行加锁,对普通索引以Next-Key Lock的方式对数据行进行加锁。如果一个间隙被事务加了锁,其它事务这时不能在这个间隙插入记录的,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幻读的发生。

若要禁用间隙锁的话,可以把隔离级别降到Read Commited 或者开启参数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默认值为OFF,即启用间隙锁,若设置为true,则不启用间隙锁),但是修改这个参数会影响主从复制及灾难恢复,所以只有修改代码逻辑才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间隙锁的出现主要集中在同一个事物中先delete后insert的情况下,我们通过一个参数条件去删除一条记录的时候,如果参数条件存在,那么这时产生的是普通行锁,锁住这个记录,然后进行删除,随后释放行锁。如果这参数条件记录不存在,这时候delete语句获取到一个间隙锁,然后数据库会向左扫描到第一个比当前参数小的值,向右扫描到第一个比给定参数大的值,然后以此为界,锁住整个区域内的数据,就这样一个特别容易产生死锁的间隙锁诞生了。

举例:

表student

id      grade

1      79

2     80

15   90

30   98

开启一个客户端会话:

sql>set autocommit=0;   (取消自动提交)

sql>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grade=90;

sql>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0,100);

在没有并发或是极少并发的情况下,这样会可能会正常执行,在Mysql中,实际事务都是穿行执行的,在高并发情况下,执行顺序就极有可能发生改变,变成下面样子:

sql>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grade=90;

sql>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grade=91;

sql>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15,90);

sql>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5,99);

这个时候最后一条语句:insert into student values(25,99);执行时就会爆发死锁错误。因为删除grade=91这条记录的时候,90--98都被锁住,他们都取得了这个数据段的共享锁,所以在获取这个数据段的排它锁时出现死锁。


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前面有说降低隔离级别会影响主从复制及灾难恢复,所以建议最好修改代码逻辑,存在才删除,尽量不要去删除不存在的记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